
簡 介 英文名Strawberry blight 枯萎病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一旦發病就會迅速蔓延,很難根治。發病率5%~12%,重發年份高達20%~35%。輕病株結果很少,品質差商品價值低。 [為害癥狀]癥狀主要表現在開花至收獲期。以病菌侵害根部,先在地上部分表現出病態,心葉變黃綠色或黃綠色卷曲,變小變狹,呈船形,葉片無光澤,下部葉片變紫色枯萎,葉緣褐色向內卷。葉柄和果柄的維管束也變褐色與黑褐色,地下根系呈黑褐色,不長新根,潮濕時近地面基部長出紫紅色的分生孢子。 [病原]病原為尖鐮孢菌草莓?;虵usarium oxysporium Schl.f.sp.fragariae Winks et Willams,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無色,彎曲,2~5個隔膜,多數為3個隔膜,平均大小為(19~45)μm×(2.5~5)μm,基部具足細胞。小型分生孢子橢圓形或卵形,無色,單孢或雙孢,大小為(5~26)μm×(2~4.5)μm。厚垣孢子球形,多數單孢,平滑或皺縮,頂生或間生。 [侵染](1)菌源。病原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土中,或在種子上越冬。主要以20厘米的土層內病菌密度最高。(2)侵染。以土壤和種苗帶病菌進行初次侵染。病源菌主要靠病根、病葉通過土壤和水進行擴散傳播。在帶有枯萎病菌的地里育苗,病菌先浸染母株,然后通過匍匐莖、導管再傳給子苗,但苗期癥狀不明顯。 [發生規律]15~18℃開始發病,22℃以上發病最嚴重,25~30℃會造成病株枯死,萎蔫也最多。靠近母株的苗子發病早,帶病率高,發病也嚴重。連作,土質粘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地溫低,耕作粗放,土壤過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發育不良,都會使病害加重。 [防治](1)檢疫:建立無病繁育區或田,再選擇無病株苗作母苗進行繁育。(2)農業防治:種植時發現根發黑的病苗要挑選出來集中燒毀。實施水旱輪作,種在山上或旱地的草莓也要與其它旱作物輪作。5.2防治。用碘制劑菌立停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邊栽邊澆灌根部,每株澆灌藥液150~250ml。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