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Cotton bagworm異名大窠蓑蛾、大袋蛾、大背袋蟲 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異名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Cryptothelea formosicola Strand屬鱗翅目,蓑蛾科。國內最北采地吉林長春,黃河以南才較常見,南至臺灣、海南及廣東、廣西、云南,東面濱海,西限自河北、山西、陜西西斜,至甘肅武都、寧夏靈武一帶折入四川、云南,并再西延,采于西藏的墨脫。油菜損失率在20%~30%之間,高者達50%以上。 [為害癥狀]幼蟲食葉。 [發生規律](1)世代。華北、華東、華中每年發生1代。(2)越冬。多以老熟幼蟲在護囊里掛在枝梢上越冬。(3)時期。3月下旬開始化蛹,4月底5月初為成蟲羽化盛期。9月底至10月初幼蟲在囊內越冬。 [形態](1)成蟲。雄成蟲長15~17mm,前翅外緣處有4~5個長形透明斑;雌成蟲體長25mm左右,翅、足均退化,頭小呈黃褐色,腹大乳白色。(2)卵。橢圓形,淡黃色有光澤。長約0.9mm。(3)幼蟲。初齡時黃色,少斑紋,3齡時能區分雌雄。雌性老熟幼蟲體長25~40mm,粗肥,頭部赤褐色,頭頂有環狀斑,胸部背板骨化,亞背線、氣門上線附近有大型赤褐色斑,呈深褐淡黃相間的斑紋,腹部黑褐色,各節有皺紋,腹足趾鉤缺環狀。雄幼蟲老熟時體長18~25mm,頭黃褐色,中央有一白色“八”字形紋,胸部灰黃褐色,背側亦有2條褐色縱斑,腹部黃褐色,背面較暗,有橫紋。(4)蛹。雌蛹體長28~32mm,赤褐色,似蠅蛹狀,頭胸附器均消失,棗紅色。雄蛹長18~24mm,暗褐色。(4)袋囊。老熟幼蟲袋囊長40~70mm,絲質堅實,囊外附有較大的碎葉片,也有少數排列零散的枝梗。 [習性](1)成蟲。雄羽化后離開蓑囊,尋覓雌蛾;雌成蟲羽化后不離開蓑囊,在黃昏時將頭胸伸出囊外,招引雄蛾,交尾多在13~20時。雌成蟲將卵產在蓑囊內,每雌可產3 000~6 000粒。(2)幼蟲。幼蟲孵化后立即吐絲造囊。初齡幼蟲有群居習性,并能吐絲下垂,隨風擴散。共5齡。幼蟲在3~4齡開始轉移,分散為害。 [防治](1)農業。人工摘除蟲袋,將蟲袋置于鐵絲籠中,待寄生蜂飛越后,再將蟲袋埋入土中或敲糊。保護圓蛛蜘蛛、肖蛸蜘蛛,在株間結大網;球腹蛛在枝間結小網,網捕雄成蟲。(2)物理。雄成蟲有趨光性,可以燈光誘蛾。(3)藥劑。幼蟲發生期噴青蟲菌500~1 000倍液,或20%抑食肼懸浮劑 400~600倍液。隔5天,連噴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