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Mango gummosis 芒果瘡痂病病原為Diplodia sp.是主要病原菌,Colletotrichum sp.也可以引起與流膠病相似癥狀。為芒果重要病害,在各地的芒果產區均有發生。特別是在臺風雨后,發病異常嚴重,對芒果樹的生長造成嚴重為害。 [為害癥狀]本病主要發生在枝條和莖干。侵染初期,在侵入點形成褐色小圓點,之后病菌沿形成層上下擴展,被侵染處變為褐色,木質部壞死,韌皮部沿侵染線開裂,流出乳白色樹液,幾天內逐漸變為乳黃,最后變為粘稠的琥珀色樹膠;發病中后期,韌皮部、木質部逐漸腐爛脫落,引起樹干部份枯死,植株長勢減弱,嚴重的導致整株死亡。 [病原]人工培養的菌落呈黑色,表面光滑,菌絲黑色,有分隔,直徑為3~8μm。培養80~90天后產生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有孔口,近球形,大小為125~150μm,無色。成熟后雙胞,深褐色,有4~5條脊紋,大小為(18~26)μm×(12~18)μm。此菌的分生孢子器有時會聚生于子座上,即變成可可球二孢。 [侵染]病原隨風、雨、蟲傳播,由各類傷口侵入寄主內。侵染后在根、莖、頂芽、花、果上流膠是此病的主要特征。 [發生規律](1)灌溉條件。無水灌溉的果園發病率和病害的為害程度均比有水灌溉的果園重得多。(2)降雨量。流膠病發病率與降雨量呈負相關。(3)土壤含水率。在旱季隨著土壤含水率的升高,流膠病的發病率和病害為害程度銳減。綜合上述兩項觀察測定結果分析,芒果流膠病同土壤含水率是負相關的,土壤含水率高,病害侵染為害程度小,反之土壤含水率低,病害侵染為害程度大。因此無灌溉果園,需加強保水措施。 [防治](1)農業防治:①選育抗流膠病新品種,利用品種自身抗性,抵御流膠病危害。②新建果園,用馬切蘇、紅象牙等現有抗流膠病品種做砧木,提高地下部抗病力,保持樹體正常吸收水分和礦質元素。③苗木出圃前嫁接抗流膠病且經濟價值高的紅象牙、小呂宋、馬切蘇、翠綠、三年芒等。已定植但染病較輕的苗木,用鏈霉素治理流膠點,同時進行品種改造;挖除染病較重的定植苗,土壤用石灰消毒。④采果后結合修剪清除感病較重的樹枝和落果,運到園外集中燒毀。⑤加強肥水管理,促使樹勢生長健壯,提高抗侵染能力,不能保證灌溉的果園,在雨季來臨前,整理臺地,使臺面向內微傾,臺地內側深挖蓄水溝,雨季結束后用地膜覆蓋,再用稻草蓋住地膜,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旱季土壤含水量。⑥果園種植多年生豆科植物大翼豆或無刺含羞草活覆蓋,降低蒸發量,提高土壤含水率。秋冬季,掃攏果園落葉后相對鋪開,適當蓋土放火燒毀,破壞病蟲越冬產所,燒毀時只冒煙不起火苗為宜,煙霧能驅逐樹冠內越冬病蟲,同時提高園內二氧化碳含量,促進光合效率。(2)藥劑防治:①全園翻挖,用1∶1∶100波爾多液樹干涂白,殺蟲殺菌劑噴灑樹冠、樹干及地面2~3次。②刮出病部,用農用鏈霉素+高富力涂于刮凈處。③冬末,葉面噴灑30%氧氯化銅膠懸劑600~800倍液,保護花芽。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