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 蕉貯運期的常見病害,主要引起蕉指脫落,軸腐和果腐,蕉農常稱為白霉病。 [為害癥狀]香蕉采后貯藏7~10天,蕉梳切口出現白色棉絮狀霉層并開始腐爛,繼而向果柄擴展,病部前緣水漬狀,暗褐色蕉指散落;后期果身發病,果皮爆裂,蕉肉僵化,摧熟果皮轉黃后食之有淀粉味感,喪失原有風味。 [病原]病原包括4種鐮刀菌;串珠鐮孢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亞粘團串珠鐮孢F.moniliforme var. subglutinans Wr.& Reink.、半裸鐮孢F.semitectum Berk.& Rav.和雙胞鐮孢F.dimerum Penz.。 [侵染]病原從傷口侵入。香蕉去軸分梳以后,切口處留下大面積傷口,成為病原菌的入侵點。香蕉運輸過程中,由于長期沿用的傳統采收、包裝、運輸等環節常導致果實傷痕累累,加上夏秋季節北運車廂內高溫高濕,常導致果實大量腐爛。香蕉產地貯藏時,聚乙烯袋密封包裝雖能延長果實的綠色壽命,但高溫、高濕及二氧化碳有小環境極易誘發冠腐病。雨后采收或采前灌溉的果實也極易發病。 [發生規律]溫暖高濕利于發病。 [防治]盡量減少貯運各環節中造成的機械傷,改竹籮包裝為瓦楞箱包裝,運輸過程中應做到輕拿輕放。降低果實后期含水量,采收前10天內不能灌溉,雨后一般應隔2~3日晴天后才能收果。采后藥劑防腐處理。選用冷藏車運輸,可明顯降低冠腐病的發生,冷藏溫度一般控制在13~15℃。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