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異名桃白紋卷葉螟 [為害癥狀]幼蟲食葉,初齡幼蟲嚙食下表皮和葉肉,稍大在梢端吐絲拉網綴葉成巢,常數頭至10余頭群集巢內食葉成缺刻與孔洞,隨蟲齡增長蟲巢擴大,葉柄被咬斷者呈枯葉于巢內,絲網上粘附許多糞粒。亦有單獨卷綴葉片為害者。 [發生規律]山西每年發生2代,以繭蛹多于樹冠下表土層越冬,少數于皮縫和樹洞中越冬。越冬代成蟲發生期5月上旬至6月中旬,第1代成蟲發生期7月上旬至8月上旬。天敵有赤眼蜂、繭蜂等。 [形態]1.成蟲 體長8~10mm,翅展18~20mm,體灰至暗灰色,各腹節后緣淡黃褐色。觸角絲狀,雄鞭節基部有暗灰至黑色長毛叢略呈球形。前翅暗紫色,基部2/5處有1條白橫帶,有的個體前緣基部至白帶亦為白色。后翅灰色外緣色暗。附節均為5節,呈灰、白相間的環節狀。2.卵 扁長橢圓形,長0.8~0.9mm,初淡黃白漸變淡紫紅。3.幼蟲 體長15~18mm,頭灰綠有黑斑紋,體多為紫褐色,前胸盾灰綠色,背線寬黑褐色,兩側各具2條淡黃色云狀縱線,故體側各呈3條紫褐縱線,臀板暗褐或紫黑色。腹足趾鉤三序環,60余個。無臀櫛。低、中齡幼蟲多淡綠至綠色,頭部有淺褐色云狀紋,背線寬深綠色,兩側各有2條黃綠色縱線,故體側各呈3條綠縱線。4.蛹 長8~10mm,頭胸和翅芽翠綠色,腹部黃褐色,背線深綠色。尾節背面呈三角形凸起暗褐色,臀棘6根。5.繭 紡綞形,長11~13mm,絲質灰褐色。 [習性]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卵多散產于枝條上部葉背近基部主脈兩側,亦有2~3粒產在一起者,1葉上多者有10余粒,卵期15天左右。第1代幼蟲5月下旬開始孵化,6月下旬開始老熟入土結繭化蛹,蛹期15天左右。第2代卵期10~13天,7月中旬開始孵化,8月中旬開始老熟入土結繭化蛹越冬。成蟲壽命2~13天,多為7~8天,每雌可產卵9~189粒,一般為90余粒。 [防治]1.農業防治 越冬后至羽化前翻樹盤,可滅部分蛹。2.生物防治 釋放赤眼蜂。發生期,隔株或隔行放蜂,每代放蜂3~4次,間隔5天,每株放有效蜂1000~2000頭。3.藥劑防治 幼蟲為害初期噴48%樂斯本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劑3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4000~5000倍液,或30%桃小靈乳油2000倍液,或50%殺螟松10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