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Grape white rot異名葡萄腐爛病、葡萄水爛或穗爛 白腐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各地均有發生,北方產區果實損失率15%~20%,嚴重高達60%以上,甚至絕收。南方高溫高濕地區發病更加嚴重。 [為害癥狀]白腐病主要為害果穗,也為害新梢、葉片等部位。(1)枝干。在受損傷的地方、新梢摘心處及采后的穗柄著生處,特別是從土壤中萌發出的萌蘗枝最易發病。初發病時,病斑呈污綠色或淡褐色、水浸狀、用手觸摸時有黏滑感,表面易破損。隨著枝蔓的生長,病斑也向上下兩端擴展,變褐、凹陷,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點。隨后表皮變褐、翹起、病部皮層與木質部分離,常縱裂成亂麻狀。當病蔓環繞枝蔓一周時,中部縊縮,有時在病斑的上端病健交界處由于養分輸送受阻往往變粗或呈瘤狀,秋天上面的葉片早早變紅或變黃,對植株生長影響很大。(2)葉片。多在葉緣或破損處發生,初呈污綠色至黃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浸狀病斑,逐漸向葉片中部蔓延,并形成深淺不同的同心輪紋,干枯后病斑極易破碎。天氣潮濕時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多分布在葉脈的兩側。(3)果實。接近地面的果穗尖端,其穗軸和小果梗最易感病。初發病,產生水浸狀、淡褐色、不規則的病斑,呈腐爛狀,發病1周后,果面密生一層灰白色的小粒點,病部漸漸失水干縮并向果粒蔓延,果蒂部分先變為淡褐色,后逐漸擴大呈軟腐狀,以后全粒變褐腐爛,但果粒形狀不變,穗軸及果梗常干枯縊縮,嚴重時引起全穗腐爛;掛在樹上的病果逐漸皺縮、干枯成為有明顯棱角的僵果。果實在上漿前發病,病果糖分很低,易失水干枯,深褐色的僵果往往掛在樹上長久不落,易與房枯病相混淆;上漿后感病,病果不易干枯,受震動時,果粒甚至全穗極易脫落。 [病原]病原為白腐盾殼霉菌,Coniothyriurm diplodiella (Speg.) Sacc.屬半知菌亞門。(1)形態。菌絲寬12~16μm,有隔膜,多為二叉分枝,形成附著胞和吸器。聯結現象普遍,形成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器從角皮層下的子座長出,成熟時呈球形,并有孔口,直徑100~150μm。分生孢子單胞,透明或淺褐色,大小(8~16)μm×(5~7)μm,橢圓形或圓形,上端鈍圓,下端平,內含1~2個油球。分生孢子藏在粘液中,并從分生孢子器的小孔排出。子囊殼有性階段的子囊殼呈球形,有孔口,直徑140~160μm。子囊無色,圓筒形,子囊之間有側絲。子囊孢子無色或稍帶黃色,長圓形,具有2~4個細胞。(2)寄主。葡萄等。 [侵染]病原主要以分生孢子器、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殘體和土壤中越冬。病原可在僵果存活4~5年,在土壤中也能存活1~2年。春末夏初,溫度升高又遇雨后,病原靠雨滴濺散傳播,對靠近土面的果穗及枝梢進行初侵染,主要從傷口及果實蜜腺侵入,也可從較薄的表皮處直接侵入;初侵染發病后,病部產生新分生孢子,又通過雨滴濺散或昆蟲媒介傳播,在整個生長季可進行多次的再侵染。 [發生規律](1)時期。華東地區于6月上中旬開始發病,華北在6月中下旬,東北則在7月份。發病盛期一般都在采收前的7~8月份。(2)氣候因素。高溫高濕的天氣,易發病。當氣溫26~30℃,相對濕度95%以上,病原萌發率最高。(3)栽培因素。肥水供應不足,管理粗放,病蟲及機械損傷多,發病重。地勢低洼,土質黏重,排水不良,土壤瘠薄,雜草叢生,或修剪不適,枝葉過于郁閉,病蟲及機械損傷多,發病重。立架式比棚架式發病重,東西架向比南北架向病重些。 [防治](1)農業防治:秋冬季結合休眠期修剪,徹底清除病果穗、病枝蔓,刮除可能帶病原的老樹皮;徹底清除果園中的枯枝蔓、落葉、病果穗。果園土壤深耕翻曬。生長季節田間侵染發生后,結合管理勤加檢查,及時剪除早期發現的病果穗、病枝蔓,收拾干凈落地的病粒。增施優質的有機肥料。結果部位盡可能提高到40cm以上。(2)藥劑防治:開春前地面上噴波美3~5度的石硫合劑,或0.5%五氯酚鈉溶液。發病初期噴50%福美雙粉劑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0.8%菌立滅乳油800~1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1 000~1 500倍液,或50%消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大生M-45水劑800倍液。隔7~15天噴1次,連續3~5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