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Caucasus grape black rot異名葡萄軸枯病,葡萄爛弦病,葡萄穗枯病,葡萄粒枯病 葡萄房枯病危害為害不重。河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遼寧、廣東等地。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果實、果梗和穗軸,發生嚴重時也為害葉片。(1)葉部:發病時出現灰白色、圓形病斑。(2)穗軸:靠近果粒的部位出現圓形、橢圓形或不正圓形病斑,呈暗褐色至灰黑色,稍凹陷。部分穗軸干枯,果粒生長不良,果面發生皺紋。病原菌從穗軸侵入附近果粒,發生病斑。(3)果實:果面也感染發病。果粒病斑暗褐色至紫褐色。穗軸和果粒病斑表面形成稀疏的小黑點。病果后期變成僵果,長期殘存于植株上。 [病原]病原為有性階段為葡萄囊孢殼菌Physalospora baccae Cavala,屬子囊菌亞門。無性階段是大莖點菌Macrophoma faocida (Viala et Ravaz) Car,屬半知菌亞門。(1)形態:病原形成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①子囊殼燒瓶形、洋梨形,直徑約200μm,高約180μm,頸部長約80μm,常2個或3個群生。②子囊具有雙層壁,圓筒形或棍棒狀,大小為(63~92)μm×(16~25)μm,無色,有側絲。子囊內有8個子囊孢子。③子囊孢子橢圓形、圓筒形或紡錘形,無色,單胞,大小為(15.3~24)μm×(6~9.5)μm。④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半埋生于寄主表皮下,大小(104~320)μm×(80~240)μm。暗褐色。⑤分生孢子橢圓形、紡錘形或圓筒形,多兩端鈍,也有尖的,無色,單胞,有顆粒,大小(16~24)μm×(5~7)μm。(2)特性:該病是一種高溫高濕病害,菌絲生長適溫35℃,因此在果實著色后的高溫多雨潮濕條件利于發病和流行。分生孢子在24~28℃經4小時萌發。子囊孢子在25℃5小時也可萌發。病菌適應溫限9~40℃,15~35℃都能發病。 [侵染]病原以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殼,在病果或病葉上越冬。第2年3~7月放出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亦有人認為此菌以菌絲體在病果、病葉上越冬后,至春季再形成子囊殼,然后放出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靠風雨傳播到寄主上,即為初次侵染的來源。分生孢子在24~28℃上經4小時即能萌發。病菌本身發育雖然要求更高的溫度,但侵入的溫度常較發育的溫度為低。因此7~9月份,氣溫在15~35℃時均能發病,但以24~28℃最適于發病。 [發生規律](1)寄主抗病性:歐亞系統的葡萄較發病,如龍眼等;美洲系統的葡萄發病較輕,如黑虎香等。(2)栽培管理:在潮濕和管理不善,樹勢衰弱的果園發病較重。 [防治](1)農業防治:①因地制宜選栽抗病品種,美洲系統葡萄抗病性強,如黑虎香等。②秋季要徹底清除病枝、葉、果等,并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第2年初侵染來源。③從葡萄新梢旺長期開始及時夏剪,去除多余枝蔓,打開光路,節約樹體營養,同時增施速效性氮、磷、鉀復合肥,并葉面噴0.3%~0.5%的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混合液,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雨季謹防園地大量積水而形成高濕的發病環境,降低發病機率。秋季葡萄落葉后,及時將園內病果、病葉和病蟲枝蔓集中燒毀或深埋,消滅越冬菌源。(2)藥劑防治:①早春葡萄上架后,結合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全樹噴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1 000倍液1~2次(間隔8~10天)芽萌動期全樹噴布波美3~5石硫合劑,鏟除越冬菌源。葡萄展葉后,從果穗形成期開始,全樹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50%福美霜和80%碳疽福美可濕性粉劑 1 500~2 000倍混合液。隔10~15天噴1次,共噴4~5次,能有效控制葡萄房枯病的發生,并兼治葡萄白腐病等病害。②發病重的果園,在落花后可以套袋防病,套袋前應噴1次1∶0.5∶200倍式波爾多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