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Grape phylloxera 葡萄根瘤蚜學名:Viteus vitifolii (Fitch)屬同翅目,根瘤蚜科。為害葡萄。 [為害癥狀]為害美洲系葡萄品種時,既能為害葉部又能為害根部。葉部受害后,在葡萄葉背形成許多粒狀蟲癭,稱為“葉癭型”。根部受害,以新生須根為主,也可為害近地表的主根。須根端部膨大成比小米粒稍大的略呈菱形的瘤狀結,在主根上則形成較大的瘤狀突起,稱“根瘤型”。一般受害樹勢顯著衰弱,提前黃葉、落葉,產量大幅度降低,嚴重時整株枯死。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一年發生7~8代。(2)越冬及初次蟲源:葉癭型以冬卵和若蟲在枝和根部越冬,根瘤型則以若蟲越冬。(3)發生因素:①氣候因素。干旱年份易造成大量發生為害。②栽培因素。土壤疏松,物理性狀好,團粒結構好,便于蚜蟲遷移繁殖,發生為害嚴重。 [形態]葡萄根瘤蚜有根瘤型、葉癭型、有翅型及有性型等,體均小而軟,觸角3節,腹管退化。(1)根瘤型:(1)成蟲。體長1.2~1.5mm,卵圓形,鱗毛黃色,或黃褐色,頭部顏色稍深,足和觸角黑褐色,體背面各節有許多黑色瘤狀突起,各突起上各生1~2根刺毛。②卵。長0.3mm,寬0.16mm,長橢圓形,初為淡黃色,后漸變為暗黃色。③幼蟲。初為淡黃色,觸角及足呈半透明,以后體色略深,復眼由3個單眼組成,紅色,足變黃色。(2)葉癭型:(1)成蟲。近圓形,黃色,體背有微細的凹凸皺,無黑色瘤狀突起,全體生有短刺毛,腹部末端有長刺毛數根。②卵。長橢圓形,淡黃色,較根瘤型卵色淺而明亮,卵殼較薄。③幼蟲。初孵出時與根瘤型極幼蟲相似,僅體色較淺。(3)有翅型:(1)成蟲。長橢圓形,前寬后狹,長約0.9mm。初羽化時淡黃色,繼而橙黃色。中、后胸紅褐色,觸角及足黑褐色,翅灰白色透明,上有半圓型小點,前翅前緣有翅痣,后翅前緣有鉤狀翅針,靜止時翅平迭于體背。②若蟲。初齡若蟲同根瘤型,2齡體較狹長,體背黑色瘤狀突起明顯,觸角較粗。3齡體側有黑褐色翅芽,身體中部稍凹入而腹部膨大,若蟲成熟時,胸部呈淡黃色半透明狀。(4)有性型:由有翅型產下卵孵化而成,小卵孵化成雄蚜,大卵孵化成雌蚜,身體長圓型,黃褐色無翅,較小,雌雄蚜交尾后,產1冬卵。冬卵深綠色,長0.27mm,寬0.11mm。其他似有翅型。 [防治](1)植物檢疫:加強疫情調查,明確目前葡萄根瘤蚜的分布為害區,在此基礎上劃定疫區和保護區。加強對檢疫性蟲害的宣傳教育工作,同時實行疫區封鎖,嚴禁從疫區調運苗木、插條、砧木等。加強對內對外檢疫檢驗,必須從疫區調運苗木等時,需經有關部門批準,并經徹底處理,檢驗合格后方能調運。(2)農業防治:①選擇不適宜于葡萄根瘤蚜的沙荒地開發建立葡萄苗圃或果園,生產出較多的無葡萄根瘤苗木,供發展葡萄園使用。②選擇當地優良品種接穗,雜交培育,以選育出適合于當地的抗蚜、優質、高產新品種。(3)藥劑防治:①葡萄砧木用澳甲烷密閉熏蒸,在26.7℃時,用溴甲烷305.2g/m3;在15.6~21.1℃時,用204g/m3,密閉3小時可完全殺死各蟲態。②用六氯丁二烯處理土壤,用藥15~25g/m2,效果良好。殘效可達3年以上,并能刺激根、葉的生長,在使用后第2~3年,產量增加20~30%,此藥對土壤內營養物質及有益生物群落無不良作用,在葡萄果汁中也未見殘毒。另外,應用六氯環戊二烯土壤熏蒸,用藥量247.5kg/hm2,效果也很好。法國防治葉癭型根瘤蚜,用1.5%蒽油及0.3二硝基磷甲酚(DNOC)的混合液,在若蟲孵出時施藥,殺蟲效果達97%~99.5%。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