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Chestnut anthracnose 栗炭疽病是板栗主要病害。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地均有發生。引起大量果實腐爛,種仁腐爛不能食用,也危害新梢和葉片,影響產量和質量。 [為害癥狀](1)枝干。嫩芽受害,呈水漬狀如開水燙傷后萎蔫枯死,潮濕時上生粉紅色的分生孢子堆。小枝發病易風折。發病栗樹基部出現褐色病斑,病斑上上有小黑點。(2)葉片。病斑為不規則形至圓形,褐色或暗褐色,有紅褐色的細邊緣,并沿葉脈或葉柄擴展,有許多小黑點。通常對栗樹影響較小。(3)果實。發病球苞上病斑為褐色,有小黑點;果實發病多從果頂開始,沿側面擴展到果底,果皮變黑,生有灰白色的菌絲體。果仁發病呈近圓形壞死病斑,褐色或黑褐色;后腐爛干枯形成空洞,俗稱“黑尖果”。生長期發病,造成早期落果。 [病原]病原為圍小叢殼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et Schrenk.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盤生寄主表皮下或表皮細胞內,暗褐色至黑色,形狀自薄盤狀至座褥狀,變異較大,直徑40~1 000μm以上。分生孢子梗通常較短,有時長達60μm,無色或基部褐色,無或有分隔。在分生孢子梗之間,或在分生孢子盤邊緣生數目不定的褐色至黑色剛毛,有時不生剛毛。剛毛較分生孢子梗顯著為長,基部色較深,厚壁,有分隔。分生孢子五色,單細胞,橢圓形、圓柱形或棒形,兩端鈍圓,平均(12~19)μm×(4~6)μm。分生孢子聚集成堆時呈淡紅色至桔紅色。 [侵染]病原以菌絲態在活體的芽、枝內潛伏越冬;或在病葉、病果中為越。4、5月份小枝或枝條上長出黑色分生孢子盤,分生孢子由風雨或昆蟲傳播,經皮孔或自表皮直接侵入。貯運期間不再侵染。 [發生規律](1)時期。通常采后第1個月為腐爛高峰期,期間果實失水越多,腐爛越快。(2)氣候因素。果期雨水多,日照少,發病重。采收期氣溫高(26~28℃),濕度大,利于發病。(3)栽培因素。管理粗放,害蟲為害重,發病普遍且嚴重。(4)采收。采后栗棚、栗果大量堆積,若不迅速散熱,腐爛嚴重。 [防治](1)農業防治:全園深翻,結合修剪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合理施肥、管水,增強樹勢。保持果園通風透光,剪除過密枝和干枯枝。(2)藥劑防治:冬季清園后噴40%滅病威600~7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4~5月份間和8月上旬,各噴1次波美0.2~0.3度石硫合劑,或0.5%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