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Giant silk moth 異名栗天蠶、樟蠶、日本大蠶蛾、核桃揪天蠶蛾、白果蠶 銀杏大蠶蛾Dictyoploca japonica Butler鱗翅目大蠶蛾科,又稱栗天蠶、樟蠶、日本大蠶蛾、核桃揪天蠶蛾、白果蠶等。為害蘋果、梨、杏、桃、李、梅、櫻桃、柿、核桃、栗、榛、銀杏等。 [為害癥狀]幼蟲食葉成缺刻和孔洞,重者葉片吃光。 [發生規律](1)世代。每年發生1代。(2)越冬。以卵在枝干上越冬。(3)時期。4~5月份寄主發芽后孵化,6月下旬至7月老熟后綴葉于內結繭化蛹。 [形態](1)成蟲。成蟲體色灰褐至紫褐色,雄蛾體長25~40mm,翅展90~120mm,雌蛾體長25~60mm,翅展94~150mm。前翅內橫線赤褐色,外橫線暗褐色,兩線近后緣相接近,中間有較寬的淡色區,中室端部有月牙形透明斑,在翅后而有眼珠形斑,周圍有白色及暗褐色輪紋,頂角前緣處有黑色斑,后角有白色月牙形紋;后翅從基部到外橫線有較寬的紅色區,中室端有1個大眼斑,外圍有灰橙色圓圈及銀白色線2條。(2)卵。短圓柱形,長2~2.5mm,灰褐色,有不規則形深褐色花紋。(3)幼蟲。幼蟲體形肥大,1~2齡幼蟲灰黑色,具黑色毛,3齡以后具黃綠色或褐色刺毛,5齡以后作繭化蛹,體長45~70mm。(4)蛹。黃褐色,雌蛹體長35~48mm,雄蛹體長25~40mm;若受震動,蛹體強烈抖動,發出響聲。(5)繭。褐色,橢圓形,質地較硬,呈紗籠狀;一般長為45~55mm,繭徑21~26mm,頂端有圓形開口。幼蟲老熟后,結繭于枝葉間,繭外常有包葉。 [習性](1)成蟲。成蟲有趨光性,卵產在樹干下部1~3m或樹枝分叉處,常數十粒至百余粒產在一起成塊,有的兩層重疊。(2)幼蟲。共7齡。初孵幼蟲稍群棲后即分散取食,有的爬到雜草中及灌木上結繭化蛹。 [防治](1)農業防治:成蟲產卵或幼蟲結繭后,可組織人力摘除,也可以直接捕殺,摘下的繭可用于巢絲、榨油。(2)物理防治:成蟲有趨光性,掌握好各代成蟲的羽化期,適時用黑光燈進行誘殺,可收到較好的治蟲效果。(3)藥劑防治:幼蟲為害初期,噴布90%的敵百蟲1 500~2 000倍液,也可以用煙霧劑1.5~15kg/hm2,防治幼齡幼蟲的效果都很好。還可用除蟲菊劑或魚藤精等進行防治。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