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Walnut Cytospora canker異名核桃樹黑水病 核桃樹腐爛病為害重的核桃林,株發病率可達80%以上。病樹的大枝逐漸枯死,嚴重時整株死亡。危害發生在西北核桃產區。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枝干的皮層。(1)幼樹和側枝。幼樹主干、骨干枝病斑初期為近梭形,暗灰色漬狀,微腫起,用手按壓,流出帶泡沫狀液體,樹皮變黑褐色,有酒糟味。中期病皮失水干陷,病斑上散生許多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天氣潮濕時,器內涌出桔紅色膠質絲狀物,即病菌的孢子角。病斑沿樹干的縱向方向發展。后期病部皮層縱裂,流出大量黑水,當病斑環繞枝干一周時,即可造成枝干或全樹死亡。(2)大樹主干。大樹主干上病斑初期隱蔽在韌皮部,故俗稱。濕串皮。,有時許多病斑呈小島狀互相串聯,周圍集結大量白色菌絲層。從外表看不出明顯的癥狀,當發現由皮層向外溢出黑色粘稠的液滴時,皮下已擴展為縱長數cm,甚至長達20~30cm以上的病斑。后期,沿樹皮裂縫流出粘稠的黑水糊在樹干上,干后發亮,好象刷了一層黑漆。(3)枝條。受害后常呈現枯梢,主要發生在營養枝、徒長枝及二、三年生的大側枝上。枝條上癥狀一種是枝條失綠,皮層充水與木質部剝離,隨之迅速失水,枝條干枯,其上產生黑色小點;另一種是從剪鋸口處發病,有明顯的病斑,沿梢部向下蔓延,或向另一分枝蔓延,環繞一周,形成枯梢。 [病原]病原為胡桃殼囊孢Cytospora juglandicola Ell.et Barth,屬于半知菌亞門。分生孢子器埋生木栓層下,多室,不規則形,黑褐色,大小(144~324)μm×(96~108)μm,有長頸。分生孢子無色,單胞,香蕉狀,大小(1.9~2.9)μm×(0.4~0.6)μm。 [侵染]病原以菌絲體或子座及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春天核桃樹液流動后,遇有適宜發病條件,產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過風雨或昆蟲傳播,從嫁接口、剪鋸口、傷口等處侵入,病害發生后逐漸擴展,直到越冬前才停止,孢子器成熟后涌出孢子角。生季期內可發生多次侵染。4~5月份是發病盛期。 [發生規律]春季陰雨過多,光照不良時,發病較重。一般情況下,核桃園管理粗放,土層瘠薄,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肥料不足,修剪過重,以及遭受凍害,鹽堿害等因素引起樹勢衰弱的因素均有利于病害的發生。 [防治](1)農業防治:①種植地要避免溝底、陰坡、山頂、風口建園,同時要注意核桃是散生樹種,不能集中連片。坡度15度以下的坡地修筑成水平梯田,坡度15度以上的修成水平壕溝、魚鱗坑等。②及時清理鋸下的病枯枝雨天、刮風天停止刮治腐爛病。秋季落葉前對樹冠密閉的樹疏去部分大枝,生長期間疏除下垂枝、老弱枝、恢復樹勢,并對剪鋸口用1%硫酸銅消毒。適期采收,盡量避免用棍棒擊傷樹皮。③刮治和劃道防治。范圍可控制到比變色組織大出1cm,略刮去一點好皮即可。早春發病盛期要突擊刮治,并堅持常年治療。樹皮沒有爛透部位,只需要將上層病皮削除。病變達到木質部的部分要刮到木質部。刮治后,再涂藥劑保護。劃道防治是用鋒利的刀在病斑外圍1.5cm左右處劃一“隔離圈”,深達木質部,然后在圈內相距0.5~1.0cm劃交叉平行線,再涂藥保護。(2)藥劑防治:①入冬前樹干涂白降低樹皮溫差,減少凍害和日灼。開春發芽前,6~7月和9月,在主干和主枝的中下部噴波美2~3度的石硫合劑,或21%復生水劑 400~500倍液,鏟除核桃腐爛病。②刮治和劃道后涂藥保護,藥劑有波美4~6度的石硫合劑, 或21%復生水劑 400~500倍液,或60%腐植酸鈉50~75倍,也可直接在病斑上敷3~4cm厚的稀泥,超出病斑邊緣3~4cm,用塑料紙裹緊即可。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