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Walnut bacterial blight異名核桃黑腐病 核桃黑斑病常造成核桃幼果腐爛,引起落果。危害發生在東北、華北、西北等地。 [為害癥狀]此病主要為害幼果和葉片,也可為害嫩枝及花粉。(1)枝干:嫩梢受害后,病斑長形、褐色稍凹陷,病斑包圍枝條一圈時,以上枝條枯死。(2)葉部:葉片受侵后,首先在葉脈上出現近圓形及多角形的小褐斑,嚴重時能互相愈合,病斑外圍有水漬狀暈圈,少數在后期出現穿孔現象,病葉皺縮畸形。葉柄、嫩枝上病斑長形,褐色,稍凹陷,嚴重時因病斑擴展而包圍枝條將近一圈時,病斑以上枝條即枯死。(3)花?;ㄐ蚴芮趾?,產生黑褐色水浸狀病斑。(4)果實:幼果受害時,果面發生褐色小斑點,無明顯邊緣,以后逐漸擴大成片變黑,并深入果肉,使整個果實連同核仁全部變黑腐爛脫落。較成熟的果實受侵后,往往只局限在外果皮或最多延及到中果皮變黑腐爛,病皮脫落后,使內果皮外露,核仁表面完好,但出油率大為降低。 [病原]病原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juglandis (Pierce)Dowson,是一種細菌。(1)形態:菌體短桿狀,大小(1.3~3.0)μm×(0.3~0.5)μm,端生一根鞭毛。在PDA培養基上菌落圓形,初為白色,后變桔黃色,在牛肉瓊脂培養基上有些突起,表面光滑;革小(1.25~3.1)μm×(0.3~0.4)μm;明膠液化緩慢。(2)特性:牛肉汁葡萄糖瓊脂斜面劃線培養,菌落生長旺盛,凸起,有光澤,光滑,不透明,淺檸蒙黃色,有粘性。生長適溫為28~32℃,最高37℃,最低5~7℃。致死溫度53~55℃,10分鐘,生長酸堿度范圍為pH5.2~10.5,最適為pH6~8。 [侵染]病原細菌在枝梢的病斑里或芽里越冬,次春分泌出細菌,借風雨傳播到葉、果及嫩枝上為害。病菌能侵害花粉,因此,花粉也能傳帶病菌。昆蟲也是傳帶病菌的媒介。病菌由氣孔、皮孔、蜜腺及各種傷口侵入。在寄主表皮潮濕時,溫度在4~30℃時,能侵害葉片;在5~27℃時,能侵害果實核桃。潛育期5~34天,在田間多為10~15天。 [發生規律](1)寄主抗病性:綿核桃、隔子核桃和新疆核桃較重,雞蛋皮核桃稍輕。(2)氣候因素:溫度高濕度大的雨季發病高峰期在核桃展葉期至開花期最易感染4~8月為發病期可反復便染多次,以后抗病逐漸加強。(3)核桃舉肢峨蛀食后的蟲果傷口處,很易受病菌侵染。(4)樹冠稠密、通風不良,容易發生病害。 [防治](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加強裁培管理,保持樹體健壯生長,提高抗病能力。發現病枝、病葉及時剪除燒毀。結合采后修剪,剪除病枝、病果,集中處理。加強對舉肢峨的防治,消滅越冬病菌,減少侵發病源。(2)藥劑防治:發芽前噴1次波美3~5度石硫合劑。雄花開花前噴5O%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ê髧?∶2∶200倍式波爾多液,或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 4 000倍液,或40萬單位青霉素鉀鹽對水稀釋成5 000倍液。幼果期噴大生M-45 600~800倍液或0.40%的草酸銅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