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Jujube black rot異名棗褐斑病 棗黑腐病主要引起果實腐爛和提早脫落。在8、9月份棗果膨大發白即將著色時大量發病。年份病果率20%~30%,流行年份可達50%以上,甚至使棗果絕收。危害發生在各棗區有發生。
[為害癥狀]主要侵害棗果、棗吊、棗頭等部位。棗果前期受害則先在前部或后部出現淺黃色不規則的變色斑,病斑逐漸擴大并有凹陷或皺摺,顏色逐漸變成紅褐色至黑褐色,打開果實可見果肉呈淺土黃色小病斑,嚴重時整個果肉呈褐色至黑色。后期(9月份)受害棗果果面出現褐色斑點,漸漸擴大為橢圓形病斑,果肉皇軟腐狀,嚴重時全果軟腐。一般棗果出現癥狀2~3天后就提前脫落。當年的病果落地后,在潮濕條件下,病部可長出許多黑色小粒點。越冬病僵果的表面產生大量黑褐色球狀凸起。
[病原]病原為貝倫格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de Not.,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扁圓形或橢圓形,有乳頭狀孔口,直徑383~425μm。器壁黑褐色,炭質,其內壁密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絲狀,單胞,大小(18~25)μm×(2~4)μm,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橢圓形或紡錘形,單胞,無色,大小(24~30)mm×(6~8)μm。
[侵染]病原以菌絲、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漿果和枯死的枝條上越冬。第2年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等傳播,從傷口、蟲傷、自然孔口或直接穿透棗果的表皮層侵入。病原在6月下旬落花后的幼果期開始侵染,但不發病而處子潛伏狀態到8月下旬至9月上旬棗果近成熟期才發病即為潛伏侵染。
[發生規律]陰雨多的年份病害發生早且重,尤其8月中旬至9月上旬若連續降雨病害就會暴發成災。
[防治](1)農業防治:搞好清園工作。消除落地僵果,對發病重的棗園或植株,結合修剪剪除枯枝、病蟲枝,集中燒毀,以減少病源。加強栽培管理。對發病的棗園,增施腐熟的農家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棗行間種低稈作物以使棗樹間通風透光,降低濕度,減少發病。(2)藥劑防治:①春季發芽前樹體噴21%復生水劑 400~500倍液,消滅越冬病原。②生長期于7月初噴第1次藥,至9月上旬可用殺菌劑噴3次,藥劑選用68.75%易保1 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 600~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600~800倍液。后期噴施20.67%萬興乳油。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