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Jujube fruit Erwinia rot異名棗黑腐病、棗鐵皮病, 棗縮果病俗稱干腰、黑腰、束腰病,是棗果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發生日趨嚴重,病果率10%~50%,嚴重年份達90%以上,甚至絕收。病果失去食用價值。
[為害癥狀]棗果在白熟期開始出現癥狀。初期在果實中部至肩部出現水浸狀黃褐色不規則病斑,果面病斑提前出現紅色,無光澤;病斑不斷擴大,向果肉深處發展。果肉病斑區出現由外向內的褐色斑,組織脫水、壞死,黃褐色果肉有苦味,病斑外果皮收縮;后期外果皮呈暗紅色,整果無光澤,果肉由淡綠色轉赤黃色,果實大量脫水,一側出現縱向收縮紋,果柄也變為褐色或黑褐色。比健果提早脫落。果實瘦小,失水皺縮萎蔫,果肉色黃,松軟呈海綿狀壞死,發苦。
[病原]病原為噬棗歐文氏菌Erwinia jujubovra Wang Cai Feng et gao.屬細菌。
[侵染]病原在樹上或落果落葉中越冬,靠昆蟲、雨水、露水傳播,從傷口侵入,或在花期侵入,呈潛伏狀態。
[發生規律](1)時期。從果梗洼變紅到1/3變紅時,棗肉含糖量18%以上,是該病的發生盛期。一般在8月中下旬開始發病,8月下旬至9月初進入發病盛期。(2)氣候因素。若感病期陰雨連綿,或間斷性晴雨交替,高溫、高濕天氣,連續大霧,病果率和病情指數常急劇上升,呈現爆發現象。(3)蟲口。該病的發生與刺吸式口器昆蟲的蟲口密切相關,介殼蟲、蝽象、壁虱、葉蟬以及桃小食心蟲均可傳病。
[防治](1)農業防治:在秋冬季節清理落葉、落果、落吊,早春刮樹皮,集中燒毀;合理冬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防止冠內郁閉。(2)藥劑防治:花期和幼果期噴灑0.3%硼砂或硼酸。萌芽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7月下旬至8月上旬噴農用鏈霉素100~140單位/毫升,或50%琥膠肥酸銅(DT)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2 000~3 0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1~2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