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Jujube witches broom異名棗叢枝病、棗掃帚病、棗火龍病 棗瘋病果農稱其為“瘋棗樹”或“公棗樹”,棗樹的毀滅性病害,感病棗樹發育滯緩,枝葉萎縮,常導致整株或成片死亡,嚴重影響紅棗產量和品質。 [為害癥狀]發病初期先在棗樹的上部個別枝上先出現癥狀,而后發展至全株。枝葉叢生、葉片黃化及花器退化是該病的主要特征。(1)根部。根部瘋樹主根由于不定芽的大量萌發,往往長出一叢叢的短瘋根,同一條根上可出現多叢瘋根。后期病根皮層腐爛,嚴重者全株死亡。(2)枝條。病樹的主芽和副芽同時萌發形成發育枝,并且枝葉叢生、葉片黃化、葉緣上卷,硬而脆,暗淡無光。新枝上的芽可多次萌發,形成細弱、節間短、葉片小而黃的叢生枝。病枝一般不結果,瘋枝上的葉,冬季不易脫落。(3)葉片。開花后長出的病葉狹長,具有暗脈,淡綠色,容易焦枯,有時在葉背中脈上又長出1個很小的暗脈片,似鼠耳形。(4)花器。病樹的花器管出現返祖現象,花梗、萼片、花瓣、雄蕊、雌蕊退化成細弱的枝、葉等營養器管,花梗變長4~5倍,萼片、花瓣、雄蕊均可變為小葉,有時雌蕊變成小枝,具有小分枝,枝頭偶爾也能抽生2片小葉,致使結果枝變成細小密集的叢生枝。(5)全株。嚴重時全株死亡。 [病原]病原為棗植原體Jujube witches broom Phytoplasma.。(1)形態。無細胞壁,僅以厚度約10nm的單位膜所包圍。易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形狀多樣,大多類菌原體的繁殖方式有二均分裂、出芽生殖、在細胞內部生成許多小體再釋放出來等形式。(2)特性。植原體侵染棗樹后,分布在韌皮部篩管細胞中,其次為伴胞。對四環素族藥物(四環素、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等)非常敏感。使用這類藥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展。對輕棗瘋病株施藥后可使癥狀減輕或消失。 [侵染]病原通過各種嫁接和葉蟬類媒介昆蟲傳播。土壤、花粉、種子、汁液及病健根的接觸均不能傳病。病原在發芽時由下向上運行,枝條停止生長后由上往下運行。 [發生規律](1)品種因素。品種間感病性存有一定差異,金絲棗高度感病,滕縣紅棗較抗病,交城醋棗免疫。(2)農業防治:土壤干旱瘠薄,肥水條件差,管理粗放,病蟲害嚴重,樹勢衰弱發病重。 [防治](1)農業防治:清除瘋枝,鏟除無經濟價值的病株。選用抗病的酸棗品種作砧木。在無棗瘋病的棗園中采取接穗、接芽或分根進行繁殖,以培育無病苗木。加強果園管理,增施堿性肥和農家肥。(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手搖鉆在病樹根莖部鉆孔,于春季棗樹萌芽期或10月間,每株病樹滴注濃度0.1%的四環素藥液500毫升。在樹干基部或中下部無疤節處兩側各鉆1個孔,深達髓心,兩孔垂直距離10~20厘米,用高壓注射器注入含1萬單位的土霉素藥液。發病初期每公頃噴0.2%的氯化鐵溶液1125~1500千克,隔5~7天噴1次,連續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