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Blue pear twig borer異名梨綠天牛、琉璃天牛 梨眼天牛學名:Bacchisa fortunei (Thomson)屬鞘翅目,天牛科。為害梨、蘋果、海棠、桃、杏、李、梅、山楂等,偏嗜仁果類和山楂。 為害幼蟲蛀食枝干,被害樹木千瘡百孔,嚴重時被害枝條停止生長,風折斷頭。國內分布北起吉林,南至臺灣、廣東、廣西,東接朝鮮北境并臨海岸,西向自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寧夏西斜,到達甘肅、青海,折入四川,止于東經102度附近。國外分布于朝鮮、日本。 [為害癥狀]幼蟲蛀害樹干,被害處樹皮破裂,充滿煙絲狀木屑。成蟲食葉。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北方2年1代。(2)越冬及初次蟲源:幼蟲于隧道內越冬,寄主萌動后開始活動為害。(3)發生特點:據江西豐城的觀察,梨眼天牛在當地2年完成1代,以幼蟲在枝條內越冬。成蟲5月上旬羽化,一直延續到6月中旬。 [形態](1)成蟲:體長8 ~1 0mm,寬3~4mm,橙黃色,呈圓筒形。全體密被長豎毛和短毛;鞘翅藍綠色或紫藍色,有金屬光澤。觸角11節,基部5節棕黃色,端部數節色較深。雄蟲觸角超過或與體長相等,雌蟲稍短。雌蟲體粗大,腹部末端稍膨大,腹板中央有1縱紋。鞘翅上密布粗細刻點。(2)卵:橢圓形,略彎,長2mm左右,寬1mm,初產乳白,后變為黃白色。(3)幼蟲:老熟幼蟲長18~21mm,長筒形,略扁平。初孵幼蟲乳白色,后體色漸深,呈淡黃或黃色。頭、前胸背板黃褐色。胸足退化,腹部前7節背、腹面均有卵形瘤狀突起。(4)蛹:裸蛹,8~11mm,化蛹初期呈黃白色,頭與肢體較透明,后期變黃,近羽化時前翅與后胸腹板兩側變成藍黑色,并具有金屬光澤。 [習性]成蟲多選擇直徑15~25mm粗的枝條產卵。產卵前先將皮層咬傷,在其中產卵一粒。卵多產在樹冠外圍枝條上,每雌蟲可產卵10~30粒。初孵幼蟲就近取食韌皮部,2齡以后幼蟲蛀入木質部為害。 [防治]據寧夏楊正德的經驗:①5月上旬,根據蟲道口糞便的新鮮程度及受害韌皮部而積的大小,能夠判斷出是否有成蟲羽化。可用紗網將有蟲枝條罩住,成蟲一旦羽化,會被罩入網中;或者在5月卜旬6月上中旬,隔3~5大,入園觀察未罩紗網的枝條有無成蟲羽化孔出現,如果有,立即捕捉,集中燒毀。②梨眼天牛的卵,多產在樹冠外圍枝條陽面。產卵區明顯,下部有1個小孔,里而只產1粒卵。6月上中旬時,在樹枝上尋找產卵區域,然后用小刀將卵挑出刺破即可。或者在枝條產卵處涂藥,可用煤油0.5kg加入50%敵敵畏乳油50g配成煤油乳劑,用毛筆涂抹。③初孵幼蟲即1齡幼蟲只為害韌皮部周圍,且蟲道口有許多新鮮的鋸屑狀糞便。一旦發現即可用細鐵絲或大頭針插入,反復扎刺,殺死其中的幼蟲。④根據2齡和3齡幼蟲取食坑道的長度(4~5cm,6~7cm)判斷好位置,將敵敵畏或溴滅菊酯等殺蟲劑30~40倍液,用大號注射器注入木質部,或者用棉球蘸樂果10~20倍液,或者用軟塑料泡沫蘸50%敵敵畏液后,堵塞蟲道口,殺死幼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