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Hawthorn fruit-bearing shoot withering異名山楂枝枯病 山楂枯梢病主要造成果枝花期枯萎,枯梢率在15%~30%。山東、遼寧、河南、河北等。 [為害癥狀]2年生果樁首先發病,皮層變褐,整樁腐爛,繼而順樁向下擴展,當病斑延及果枝基部時,當年生果枝迅速失水凋萎、干枯死亡。枯梢不易脫落,可在樹上殘存1年之久。病斑暗褐色,病健組織間有清晰界限,后期干縮下陷,密生灰褐色小粒點,在潮濕條件下,小粒點頂端溢出乳白色卷絲狀物,為病菌的分生孢子角。 [病原]病原為葡萄生殼梭孢菌Fusicoccum viticolum Reddick,屬半知菌亞門,球殼抱目,殼棱抱屬,葡萄蔓枯殼梭孢菌。有性階段為Cryptosporella viticola (Red.) Shear.,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在PDA培養基上生長良好,菌落白色絨狀,以移植點為中心呈輪紋狀擴展,但在PDA培養基上不產生孢子。分生孢子有2種形態,一種是梭形孢子,初生孢子單胞,無色,老熟后有的孢子中間產生隔膜,變為雙胞,其大小為(4.5~12.3)μm×(2.5~7.8)μm;另一種為絲狀的柄生孢子,大小為(18~30)μm×(1.1~1.5)μm。在自然條件下,病菌在表皮內產生分生孢子器,器壁革質黑色,器內分隔幾個腔。 [侵染]山楂枝枯病菌主要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樹的2~3年生果樁內越冬,每年5月中旬開始發病,分生孢子器成熟后遇雨水或在潮濕條件下涌出大量孢子,借風雨傳播,從各種傷口、枯芽、死芽等處侵入為害。大樹從5月中旬至10月下旬均可發病,盛期在開花期,此時由于葉片剛展開不久,不能制造養分,所需養分只能從上年貯存下來的營養中取得,而花期僅有4~6天,造成樹體本身營養供不應求,枝條虛弱,使潛伏在果樁內的菌絲乘虛而入,大量擴展,分泌毒素,導致枝梢很快枯萎。秋末一部分病菌的菌絲和分生孢子器潛伏在果樁內越冬;另一部分進入病梢和果實,并隨之進行傳播蔓延,這些病菌都能成為來年的初侵染源。 [發生規律](1)寄主抗性:進入結果期的大樹,隨著樹齡的增長,病梢率也逐漸增加。當年生果樁基部的直徑0.3cm以下時發病重。生長勢弱的樹發病較重。內膛枝生長勢較弱,病梢率常高。(1)寄主抗性:未結果的幼樹,生長旺盛,不發病;結果期大樹,隨著樹齡的增長,病梢率逐漸增加。(1)菌源因素:該菌是弱寄生菌,果樁可以帶菌,但是否致病取決于枝條生長勢,一般生長勢強的樹發病較輕,生長勢弱的樹發病較重。同一株樹,樹冠外圍枝生長勢較強,內膛枝生長勢較弱;幼齡結果樹生長勢較強,老齡結果樹生長勢較弱,后者病梢率常高于前者。(2)栽培因素:病害發生與土壤條件和管理水平有密切關系,山嶺薄地、管理粗放的園片,發病率高;土層較厚,管理條件好的園片,發病率較低。 [防治](1)農業防治:采收后深翻擴穴,每株施基肥200~250kg,并在花前2~3周、花后10天、6月中下旬種子硬核前、8月中旬果實著色期,適當追施氮、磷、鉀肥,能使當年病梢率顯著下降。若連續3年如此施肥管理,當年生果樁基部粗壯,就能基本控制病梢出現。另外加強修剪,促進通風透光,防止結果部位外移,控制大小年,也是控制病梢的有效措施。及時剪除病梢集中燒毀病梢,以減少菌源,控制病害發生。(2)藥劑防治:①發芽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②5~6月份間進入雨季后噴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 600~7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隔15天噴1次,連續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