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Fall webworm異名秋幕毛蟲 美國白蛾學名:Hyphantria cunea (Drury),屬鱗翅目,燈蛾科。為害蘋果、桃、李、海棠、山楂、梨、杏、櫻桃、葡萄等300多種植物。 [為害癥狀]幼蟲食葉和嫩枝,低齡嚙食葉肉殘留表皮呈白膜狀,日久干枯,稍大食葉呈缺刻和孔洞,嚴重者食成光桿。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遼寧一年發生2代。(2)越冬及初次蟲源:以蛹繭在樹下,枯枝落葉等被物下及各種縫隙中越冬。(3)發生特點:(4)天敵:主要天敵有白蛾孤獨繭蜂、白蛾聚集繭蜂、白蛾周氏嚙小蜂、舞毒蛾黑瘤姬蜂。 [形態](1)成蟲:雄蛾體長8mm,翅展3236mm,雌蛾體長llmm,翅展31~44mm。體、翅為自色。雄蛾觸角雙櫛狀,雌蛾觸角鋸齒狀。復眼圓大,黑色。下唇須短小,側而黑色。嚎短而弱,頭胸被自色粗長毛。前翅R2、R3、R4、R5脈共柄,M1脈山中室前角發出。越冬代大部分雄成蟲和個別雌成蟲,前翅散布數目小等的淡黑色斑點;夏季代僅少數雄蛾前翅有淡黑色斑點。后翅SC+R,脈山中室中部發出;RS和M1脈中室前角發出;M2、M3脈共短柄,山中室后角上方發出,CU1脈山中室后角發出。后翅通常無斑。前足基節及腿節端部橘黃,脛節及跗節大部分為黑色;前足脛節的前爪長而彎,后爪短而直。后足脛節無中距,只有短距。(2)卵:半球形,直徑0.4~O.5mm。初產呈綠色,微帶閃光,孵化前變為灰褐色,表而具有規則的小凹刻。卵塊單層排列,覆蓋自色鱗毛。(3)幼蟲:老熟幼蟲體長28~35mm,黃河二角洲地區發現的為黑頭型,頭黑色,有光澤。背線、氣門上線、氣門下線均為淺黃色;背部毛瘤黑色,體側毛瘤多為橙黃色;毛瘤上生有白色長毛叢,混有少量黑色;氣門白色,橢圓形,鑲黑邊;胸足黑色。腹足、臀足外側黑色,趾鉤為單序異形中帶。(4)蛹:暗紅褐色,長8~15mm,粗3~6mm,頭部、前胸和中胸布滿皺紋;后胸及腹部各節,除節間溝外密布淺而凹的刻點,胸背中央有1條縱脊。腹部末端有排列小整齊的臀棘10~15根,臀棘末端膨大呈喇叭口狀。(5)繭:橢圓形,黃褐,或暗灰色,由稀疏的絲混雜幼蟲體毛構成網狀。 [習性](1)成蟲:新羽化成蟲在樹干、墻壁等直立物上棲息,成蟲在樹葉背面產卵,極少數在葉正面產卵,孵整齊排列,成蟲產卵量平均在500~1 000粒之間,卵的孵化率在95%以上。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飛行力不強。(2)幼蟲:初孵幼蟲數小時后即吐絲結網,在網內群居后取食葉片,隨幼蟲生長網幕不斷擴大。幼蟲耐饑能力強,可停食4~15天,借助交通工具及風力遠距離傳播蔓延。初孵幼蟲成群聚集吐絲結白色網幕,1~4齡群集在網幕內取食,僅食葉肉,留下葉脈。網幕一般多分布在樹的外部、頂部,隨著齡期的增大,網幕增大,4齡以后分散為害,5齡以后食量增加,6~7齡不僅食葉肉,也食葉脈,大量發生時,短時間將整株樹木的葉片食光,僅留下葉柄。 [防治](1)植物檢疫:嚴格檢疫,不讓美國白蛾人為擴展傳播。(2)農業防治:每日黃昏或清晨進行人工捕殺。在幼蟲網幕期,剪除網幕、集中燒毀或深埋。樹干圍草把誘蛹在老熟幼蟲下樹化蛹期,在離地面1m左右外圍草把,老熟幼蟲爬入里面化蛹,隔5天換1次草把,并將解下的草把燒毀。(3)特理防治:苗圃設黑光燈誘殺。(4)藥劑防治:①幼蟲發生期,一般化學農藥胃毒劑、觸殺劑對其都有效,可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4 000倍,或速滅殺丁20%乳油3 000倍液,或來福靈8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噴霧防治,但不能重復使用一種藥劑,噴藥時一定要噴仔細均勻,不能漏噴。可選滅幼脲3號,或20%除蟲脲懸浮劑,或20%殺鈴脲懸浮劑對仿生型農藥。其殺蟲機理是抑制昆蟲體內幾丁質的合成,導致昆蟲不能正常蛻皮而死亡。②保護和釋放天敵,應用性誘劑及BT制劑等生物防治方法。BT制劑為細菌類生物農藥,對美國白蛾毒性強、殺蟲快,殘效期可達2周以上,使用濃度為1 000倍。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