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Peachbrown spot shot hole 桃褐斑穿孔病在各地均有發生,引起產量降低,并影響花芽形成。 [為害癥狀](1)葉片。病斑圓形或近圓形,中部褐色,邊緣紫色,略帶環紋,直徑1~4mm。若空氣潮濕,后期病斑上長出灰褐色霉狀物,中部干枯脫落,形成穿孔,穿孔的邊緣整齊,有明顯壞死組織殘留。穿孔多時葉片脫落。(2)枝梢 。在枝梢上形成形成褐色、凹陷、邊緣紅褐色病斑,潮濕時有灰色霉狀物。(3)果實。病果上出現褐色、凹陷、邊緣紅褐色的病斑,潮濕時有灰色霉狀物。 [病原]病原為核果尾孢霉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異名C.cerasella Sacc,C.padi Bubak et Sereb.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世代為櫻桃球腔菌Mycosphaerella cerasellaAderh.屬子囊菌亞門真菌。(1)形態。分生孢子梗10~16根成束生長,橄欖色,不分支,直立或彎曲,0~1分隔,大小(12~32)μm ×(3~4.5)μm。分生孢子梗著生于子座上。分生孢子細長,鞭狀、倒棍棒狀或圓柱形,棕褐色,直立或微彎,3~12分隔,大小(24~120)μm ×(3~4.5)μm。(2)特性。病菌發育溫限7~37℃,適溫25~28℃。(3)寄主。桃樹、李、杏、櫻桃等多種核果類果樹。 [侵染]病原以菌絲體在病葉或枝梢病組織內越冬。春天氣溫回升,降雨后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葉片、新梢和果實。以后,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 [發生規律]低溫多雨利于病害發生和流行,日光溫室內低溫多濕利于發病。 [防治](1)農業防治:加強桃園管理。注意排水,增施有機肥,合理修剪,增強通透性。(2)藥劑防治:落花后噴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3~4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