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Peachtree leaf curl 桃縮葉病是常見病害,各地均有發生,主要發生在春季,南方地區發病嚴重。病害流行年份引起春梢的葉片大量早期枯死,不僅影響當年產量,且常引起二次萌芽展葉,削弱樹勢,對第2年的產量也有不良影響,嚴重的甚至引起植株過早衰亡。 [為害癥狀](1)枝干。染病嫩枝似燙發,呈灰綠色或黃色,節間縮短,略為粗腫,嚴重時病枝漸向下枯死。(2)葉片。春季幼葉剛抽出就出現卷曲狀,顏色發紅,展葉后皺縮程度加劇,葉面凹凸不平,病部腫大,葉肉肥厚質脆,初呈現灰綠色,后變為紅色或紫紅色,潮濕時病部有白色粉狀物,最后病葉變為褐色或深褐色,干枯脫落。頂端葉片枯死后常引發腋芽萌發,腋芽再抽出的新葉就不再受害,但大都形成簇生狀葉片。發病嚴重的新梢頂幼葉在尚未展開時即變黑干枯死亡。(3)花器。花瓣肥大變長,最后多半脫落。(4)果實。幼果被害被害初期發生黃或紅色斑,微隆起,隨果增大漸為褐色,龜裂易早落。大果受害病部腫大,茸毛脫落,表面光滑。天氣潮濕時病果腐爛。 [病原]病原為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Berk.) Tul.屬子囊菌亞門真菌。(1)形態。子囊裸露排列成層,圓筒形,內有4~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橢圓形,單胞無色,子囊孢子可以在子囊內或子囊外芽殖產生許多芽孢子。芽孢子卵圓形,可分為薄壁與厚壁2種,前者能直接再芽殖,而后者能抵抗不良環境,進入休眠。芽孢子最長可存活11年。(2)特性。病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0℃,最低10℃,最高為26~30℃。侵染最適溫度為10~16℃。(3)寄主。桃樹、碧桃、櫻桃、油桃、扁桃、杏、梅、李等。 [侵染]病原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鱗片上或潛入鱗片縫內越冬,早春桃芽萌發期間侵入嫩芽。 [發生規律](1)時期。4~5月份發病,每年只發生1次。病原當年不再侵染為害桃樹。(2)品種。早熟品種易感受病,實生苗桃樹比芽接桃樹易發病。(3)氣候。低溫多濕易發病。(4)地勢。江河沿岸、湖畔及低洼潮濕地發病重。 [防治](1)農業防治:選種耐病桃樹品種,如雨花露、安農蜜桃、霞暉露等。4~5月份初見病葉而尚未出現銀灰色粉狀物前立即摘除,帶出田外處理。發病嚴重桃園應及時追肥,灌水,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2)藥劑防治:在桃花芽露紅而未開展前噴波美1~1.5度的石硫合劑,或1∶1∶100波爾多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植株上初見病葉時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