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Peach brown rust異名桃銹病 桃褐銹病初秋常可引起早期落葉,削弱樹勢。全國各地均有發生。 [為害癥狀](1)枝干:新梢于5月產生淡褐色病斑。(2)葉片:6月份葉背出現小圓形褐色皰疹狀斑點,稍隆起,破裂后散出黃褐色粉末。在病斑相應的葉正面,發生紅黃色、周緣不明顯的病斑。后期在葉背褐色斑點間,出現深栗色或黑褐色斑點。嚴重時,葉片常枯黃脫落。(3)果實:果實病斑成褐色至濃褐色,橢圓形,大小3~7mm。病斑中央部稍凹陷,然后病斑向果肉內部縱深發展,并出現深的裂紋。 [病原]病原為刺李疣雙孢銹菌Tranzschelia pruni-spinosae (Pers.) Diet.和異色疣雙孢銹菌Tranzschelia discolor(Fuckel) Tranzschel et Litwinow,均屬擔子菌亞門真菌。異色疣雙孢銹菌夏孢子堆發生于葉背面,枝也有形成,散生或群生,圓形,粉狀,褐色至肉桂色,直徑0.5mm。夏孢子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大小(25~42)μm×(14~23)μm,頂端細胞壁厚,平滑,其他部分有細刺。孢子中央最寬部位有3~4個萌芽孔。孢子堆內有絲狀體,和夏孢子混生。絲狀體頭狀,無色,頂端附近細胞壁稍厚,大小(45~60)μm×12μm。為害桃、梅、李樹等。轉主寄主為嬰粟、秋牡丹。侵染循環 [侵染]病原主要以冬孢子在落葉上越冬,也可以菌絲體在白頭翁和唐松草的宿根或天葵的病葉上越冬,南方溫暖地區則以夏孢子越冬。6~7月份開始侵染,8~9月份進入發病盛期。發生因素 [防治](1)農業防治:冬季掃除落葉,并集中燒毀。鏟除桃園附近的中間寄主白頭翁、唐松草等。(2)藥劑防治:生長季節結合防治桃褐腐病和黑星病噴藥保護。秋天冬孢子形成期間噴波美0.5度石硫合劑,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