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Apricot brown rot異名杏菌核病、杏灰霉病 杏褐腐病在多雨年份,如蛀果害蟲嚴重,褐腐病常流行發生,引起大量爛果、落果。分布廣泛。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果實。初期果面上出現圓形褐色斑,病斑迅速擴大,使果肉變褐、腐爛,并發出特殊香氣,病果腐爛后脫落。如遇干旱天氣,病果常失水后干縮在果枝上,形成僵果而不脫落。 [病原]病原為果生鏈核盤菌Monilinia fructigena (Aderh.et Ruhl.)Honey和灰叢梗孢Monilia cinerea Bon.,均屬子囊菌亞門真菌。(1)形態:①仁果叢梗孢。子囊盤灰褐色,直徑3~5mm。子囊圓筒形,大小(120~180)μm×(9~12)μm。子囊孢子卵形,兩端尖,無色,大小(11~12.5)μm×(5.6~6.8)μm。分生孢子梗絲狀,無色,大小(60~125)μm×(6~8)μm。分生孢子橢圓形,單胞無色,念珠狀串生,大小(18~23)μm×15μm。②核果鏈核盤菌。子囊盤漏斗狀或盤狀,高0.5~3mm,柄褐色,盤色較淺,直徑5~15mm;子囊圓筒形,大小(121~188)μm×(7.5~11.8)μm;子囊孢子無色,橢圓形,大小(7~19)μm×(4.5~3.5)μm。分生孢子大小(5~23)μm×(4~20μm。無色,橢圓形或檸檬形。(2)特性:病菌生育溫限1~30℃,25℃最適。 侵染循環 [侵染]病原在僵果中越冬。第2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經傷口或皮孔侵入果實。 [發生規律]寄主抗性:品種間的抗病性有明顯的差異,凱特杏發病率高,金太陽、開杏2號抗病力強。多雨高濕的條件適其發病。 [防治](1)農業防治:及時清除樹上、樹下的病果和僵果,集中深埋或燒毀,以減少菌源。防止果實產生傷口,及時防治害蟲,以減少蟲傷,防止病菌從傷口侵入。(2)藥劑防治:早春發芽前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幼果期噴65%福美鋅可濕性粉劑或65%的福鎂鐵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每10~15天噴1次,連續3次。或噴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感病初期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加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倍液,能有效地控制病情蔓延。采果后噴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可控制葉片感染。同時,應及時摘除病果僵果,剪除病枝病葉集中燒毀。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