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Apple anthracnose異名蘋果苦腐病、蘋果晚腐病 蘋果炭疽病全國各蘋果產區均有發生。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果實,也可侵染干枯枝。果面先出現褐色小點,逐漸擴大成暗褐色、圓形、表面凹陷的同心狀輪紋斑,果肉自果面向果心呈漏斗形變褐腐爛。病斑直徑達1~2cm時,生出輪紋排列的小黑色,天氣潮濕時可溢出粉紅色的分生孢子團。條件合適時,病斑可擴展到果面的1/3~1/2而引起腐爛落果。病斑數目不等,多至上百個,數斑相連也使全果腐爛。晚秋染病時,病斑呈深紅色小斑點。病果失水干縮成黑色僵果脫落或掛在樹上。因受低溫限制,晚秋染病的果實上病斑多為深紅色小斑點,中心有一暗褐色小點,在運輸和貯藏期間條件適宜時繼續發病。 [病原]病原為圍小從殼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an.)Schrenk.et Spaulding.屬子囊菌亞門、球殼菌目、小叢殼屬。炭疽菌屬無剛毛型。(1)形態。無性世代的分生孢子盤,早期埋生,成熟后突破表皮,為黑色枕狀。分生孢子盤無剛毛。分生孢子梗圓柱形,無色,單胞,大小(6~18)μm×(2~4)μm,成柵欄狀排列在分生孢子盤內。分生孢子。單胞,無色,長橢圓形或長卵圓形,兩端較圓或一端較尖,內含數個油球,大小(10~35)μm×(3.7~7)μm。分生孢子集結成團時,呈粉紅色。有性世代在自然條件下很少發現,在人工培養基上容易產生。子囊殼埋生在黑色子座內,每個子座有1個至數個子囊殼。子囊殼深褐色,瓶形。殼外壁有毛。子囊棍棒狀,大小(55~70)μm×(9~16)μm,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橢圓形,稍彎曲,大小(12~22)μm×(3.5~5)μm。(2)特性。菌絲的發育溫度為12~40℃,最適溫為28℃。菌絲形成分生孢子的最適溫度為22℃左右。分生孢子在28℃條件下,經6小時可發芽,9小時萌發率達95%以上。分生孢子萌發與糖分關系較大,隨果實糖分的提高而增加。(3)寄主。蘋果、梨、葡萄、櫻桃、山植、柿、核桃等多種果樹。 [侵染]病原在病果、干枝、果臺、僵果及潛皮蛾為害的枝條上越冬。5月份借雨水、昆蟲傳播。直接穿過表皮或通過皮孔、傷口侵入果實。病原反復侵染多次,有時直至采收。 [發生規律](1)品種因素。果皮松、果點大而深,果實迅速膨大期正遇高溫多雨的中晚熟品種發病較重。(2)氣候因素。高溫、高濕利于發病。溫度28~29℃,相對濕度80%以上為進入發病高峰的溫濕度指標。(3)環境因素。排水不良的粘土、洼地,樹冠郁閉,日灼與蟲傷容易造成傷口,以刺槐林作防風林的蘋果園,都有利病害的發生。(5)特點。先在園內形成中心發病株,后逐漸向周圍蔓延。病果有分片集中現象,樹冠內膛較外部病果多,中部較上部多。 [防治](1)農業防治:冬季結合修剪,剪除枯枝、病蟲枝、徒長枝和病僵果,并集中燒毀。發病期及時摘除病果,清除地面落果,以減少果園再侵染源。合理密植和整形修剪,有利于改善果園通風條件,降低濕度。平衡施用氮、磷、鉀肥,切忌偏施速效氮肥。及時中耕除草,健全果園排灌設施,雨后及時排水。果園周圍避免用刺槐和核桃等病菌的寄主樹木作防風林。(2)物理。加強貯藏期管理,入庫前剔除病果,注意控制庫內溫度,特別是貯藏后期溫度升高時,應加強檢查,及時剔除病果。(3)藥劑防治:重病果園,可在早春萌芽前對樹體噴一次鏟除劑,消滅越冬菌源。藥劑可選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0.3%的五氯酚鈉,兩者混合使用效果更佳,也可用40%福美砷可濕性粉劑200倍液。生長期施藥應在謝花座果后即開始,每隔15天左右噴1次,連續噴3~4次,遲熟品種可適當增加噴藥次數。可選藥劑有1:2:200波爾多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和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