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Apple brown spot異名蘋果綠緣褐斑病 蘋果褐斑病我國各蘋果產區都有發生,引起早期落葉的主要病害。 [為害癥狀](1)葉片。先在葉面出現紫褐色至深褐色的小皰疹,后隨病程進展,可演變成3種不同類型的病斑。針芒狀病斑:病斑呈放射狀擴展,由病原菌分枝的黑色菌索構成針芒,微隆起,病斑較小,無固定形狀。同心環紋形病斑:病斑圓形,暗褐色,直徑1~2.5cm,病斑上由無數黑色小粒點,即分生孢子盤,連成同心環紋,病斑背面暗褐色,有時老病斑的中央灰白色。混合大型斑:病斑多近圓形或數斑連在一起呈不規則形,直徑0.5~3厘米,兼有上述2種病斑的癥狀。這3種類型病斑,后期都變黃,但葉斑周圍仍保持綠色,病葉早期脫落。(2)果實。果面上先出現淡褐色的小粒點,逐漸擴大成直徑6~12mm黑褐色病斑,表面散生黑色有光澤的小粒點。病部果肉褐色,疏松干腐,一般不深入果內。 [病原]病原為蘋果盤二孢菌Marssonina mali (P.Henn.)Ito.屬于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孢目。(1)形態。分生孢子盤黑色,埋生,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梗無色,單胞,棍棒狀,呈柵欄狀排列。分生孢子無色、雙胞,大小(13.2~18)μm×(7.2~8.4)μm。子囊盤缽狀,肉質,大小(105~200)μm×(80~125)μm。子囊棍棒狀,有囊蓋,大小(40~49)μm×(12~145)μm。(2)特性。發育適溫為20~25℃,分生孢子萌發適溫也是20~25℃。病菌在致病過程中,能分泌毒素,使病葉發黃和葉柄基部形成離層,發生脫落。(3)寄主。蘋果、沙果、海棠、山定子等。 [侵染]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盤在病葉上越冬。第2年降雨后產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潛育期一般為6~12天,干旱年份可長達45天左右。發病后至病葉脫落約經13~55天。 [發生規律]降雨早或多的年份,發病早且重,地勢低洼、樹冠郁閉、弱樹、老樹發病重。在不同品種中,元帥、紅金冠、國光等品種易感病。 [防治](1)農業防治: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提高樹體抗病力;土壤粘重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園,需注意排水,保持適宜的土壤含水量;合理修剪,使樹冠通風透光,以減輕病害發生。秋末冬初或早春發芽前清除樹上和落地的病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消滅侵染源。(2)化學防治:根據發病早晚,從發病前半個月左右開始,噴灑200倍波爾多液或200倍鋅銅石灰液(硫酸鋅0.5∶硫酸銅0.5∶石灰2∶水200),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25%多菌靈250~300倍液和65%代森鋅500~700倍液,每隔20天左右噴藥1次。根據果園發病輕重,1年需噴藥2~4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