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Apple tree southern blight異名蘋果莖基腐病、爛葫蘆 蘋果樹白絹病,為害蘋果、梨、桃、葡萄以及桑、茶、楊、柳、花生、大豆、瓜類、番茄、苜蓿等多種植物。主要為害4~10年生幼樹和初果期樹。成齡大樹和老樹發病很少。該病傳染性強,發病周期長,初發病期不易被發現,樹勢明顯衰弱時發病已很重,防治期間,樹勢恢復較慢。高溫多雨地區發生較重。 [為害癥狀](1)根部:發病部位主要在果樹或苗木的根頸部,以在距地表5~10cm處最多。發病初期根頸表面形成白色菌絲,表皮呈現水漬狀褐色病斑。菌絲繼續生長,直至根頸全部覆蓋著如絲絹狀的白色菌絲層,故名白絹病。在潮濕的條件下,菌絲層能蔓延至病部周圍的地面,當病部進一步發展時,根頸部的皮層腐爛,有酒糟味,并溢出褐色汁液。后期在病部或者附近的地表裂縫中長出許多棕褐色或茶褐色油菜籽狀的菌核。(2)莖部:枝梢節間縮短。(3)葉片:出現水漬狀輪紋斑,直徑約2cm,病部中央也能長出小菌核。(4)果實:果多且小。(5)全株:頸基部病斑環繞樹干后,在夏季會突然全株枯死。 [病原]病原為白絹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rolfsii(Sacc.) West.,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無性時期為齊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無孢目。①菌核。初白色,后由淡黃色漸變為棕褐色或茶褐色,表面平滑,球形或近球形,直徑0.8~2.3mm,很象油菜籽。②擔子。棍棒狀,單胞,無色,大小16μm×6.6μm,其上對生4個小梗。小梗單胞無色,長3~5μm,頂端著生擔孢子。③擔孢子。倒卵圓形,單胞,無色,大小7μm×4.6μm。 [侵染]病原以菌絲體在病樹根頸部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菌核越冬后,第2年再生出菌絲侵染寄主植物。菌核在自然條件下、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病菌在果園內的近距離傳播主要靠菌核通過農事操作、雨水或灌溉水而轉移,以及菌絲的蔓延;遇有適宜條件,病菌從蘋果樹根頸部傷口或嫁接口侵入。遠距離傳播則通過帶病苗木。該病3~4月份為發病小高峰,7~9月份發病高峰期。 [發生規律]該病多在雨季發生,高溫高濕是發病的重要條件,氣溫30~38℃經3天菌核即可萌發,再經8~9天又可形成新的菌核。凡地勢低洼、排水不暢或定植過深、培土過厚,或根頸部受高溫日灼致至傷口及死組織發病重。 [防治](1)農業防治:①選地育苗建園。蘋果育苗建園時,應避免在病地和種過易發病植物的地塊育苗建園。②利用抗病砧木。湖北海棠對白絹病有較強的抗性,可利用其培育抗病苗木;選用抗病砧木植于重病樹旁側,進行靠接,促使樹勢恢復。②春秋天扒土晾根。樹體地上部分出現癥狀后,將樹干基部主根附近土扒開晾曬,可抑制病害的發展;晾根時間從早春3月開始到秋天落葉為止均可進行,雨季來臨前可填平樹穴以防發生不良影響;晾根時還應注意在穴的四周筑土埂,以防水流人穴內。④在病區要定期檢查病情,確定根部有病后,扒開樹干基部的土壤尋找發病部位,確診是白絹病后,用刀將根頸部病斑徹底刮除;在病株外圍,開挖隔離溝,封鎖病區;有條件的在樹下種植矮生綠肥,防止地面高溫灼傷根頸部,以減少發病。⑤深翻改土,改善土壤透氣性,增施有機肥料;澇洼地不提倡果園覆草,汛期要培高樹干,避免積;果樹環剝過重,造成樹勢衰弱,是誘發白絹病的直接因素。要改變一年多道環剝、主干環剝和主枝、主干并剝的促花措施,保證果樹適宜的營養生長,增強抗病力。(2)物理防治:苗木在45℃溫水中,浸20~30分鐘,以殺死根部病菌。(3)藥劑防治:①用50%消菌靈800~1 000倍液,或50%菌立滅3號800~1 000倍液,或2%的石灰水,或0.5%硫酸銅溶液,浸泡苗木10~30分鐘,然后栽植,以殺死根部病菌。②傷口用抗菌劑401的50倍液,或1%硫酸銅液消毒,再外涂倍式波爾多液等保護劑,然后覆蓋新土。②發病重的病區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 1kg加細干土40~50kg混勻后撒施于根頸基部土壤上。或噴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 800~1 0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 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 5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