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Thosea haibarana異名褐刺蛾、桑刺毛蟲 桑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鱗翅目刺蛾科。為害柑橘、桃、梨、柿、栗、茶、桑、白楊等。 [為害癥狀]幼蟲取食葉肉,僅殘留表皮和葉脈;大齡幼蟲將葉片食成缺刻狀。 [發生規律](1)世代。每年發生2~4代。(2)越冬。以者熟幼蟲在樹干附近土中結繭越冬。(3)時期。越冬幼蟲于5月上旬開始化蛹,5月底、6月初開始羽化產卵。6月中旬開始出現第1代幼蟲,至7月下旬老熟幼蟲結繭化蛹。8月上旬成蟲羽化,8月中旬為羽化產卵盛期。8月下旬出現幼蟲,大部分幼蟲于9月底10月初老熟結繭越冬,10月中、下旬還可見個別幼蟲活動。如果夏天氣溫過高,氣候過于干燥,則有部分第1代老熟幼蟲在繭內滯育。到6月再羽化,出現1年1代的現象。 [形態](1)成蟲。成蟲體長15~16mm,翅展約36mm。復眼黑色,頭和胸部綠色,雌蟲觸角絲狀,褐色,雄蟲觸角基部2/3為短羽毛狀。胸部中央有1條暗褐色背線。前翅大部分綠色,基部暗褐色,外緣部灰黃色,其上散布暗紫色鱗片,內緣線和翅脈暗紫色,外緣線暗褐色。腹部和后翅灰黃色。(2)卵。扁橢圓形,長1.5mm,初產時乳白色,漸變為黃綠至淡黃色,數粒排列成塊狀。(3)幼蟲。末齡體長約25mm,圓柱狀,略呈長方形。初孵化時黃色,長大后變為綠色。頭黃色,甚小,常縮在前胸內。前胸盾上有2個橫列黑斑,腹部背線藍色。胴部第2至末節每節有4個毛瘤,其上生一叢剛毛,第4節背面的1對毛瘤上各有3~6根紅色刺毛,腹部末端的4個毛瘤上生藍黑色剛毛叢,呈球狀;背線綠色,兩側有深藍色點。腹面淺綠色。胸足小,無腹足,第1~7節腹面中部各有1個扁圓形吸盤。(4)蛹。長約15mm,橢圓形,肥大,黃褐色。包被在橢圓形棕色或暗褐色長約16mm,似羊糞狀的繭內。 [習性](1)成蟲。成蟲羽化開始于16時左右,18~21時為羽化交尾高峰。成蟲白天在樹蔭、草叢中停息。(2)幼蟲。初孵幼蟲能取食卵殼,每齡幼蟲均能嚙食蛻。4齡以前幼蟲取食葉肉,留下透明表皮,以后可咬穿葉片形成孔洞或缺刻。4齡以后多沿葉緣蠶食葉片,僅殘留主脈;老熟后沿樹干爬下或直接墜下,然后尋找適宜的場所結繭化蛹或越冬。下樹時間多為0~16時,此時下樹蟲數約占總下樹蟲數的86%。幼蟲喜結繭于疏松表土層中、草叢間、樹葉垃圾堆中和石礫縫中。入土深度在2cm以內的占總數的95%,入土最深可達3.5cm。 [防治](1)農業。結合冬季修剪,如發現枝干上黃刺蛾越冬繭。要及時采集。冬季土壤深翻,挖除土壤中越冬繭,清除干基周圍表土等處越冬繭集中燒毀。低齡幼蟲喜群集危害,結合桃園中田間作業,及時剪除群集在一起的低齡幼蟲集中銷毀。(2)生物。注意被寄生蜂寄生的越冬繭,要加以保護,被寄生的繭上有一個被寄生蜂產卵留下的小孔,易識別,也可將寄生后的蟲繭放入飼育籠中,待寄生蜂羽化后再釋放到果園中。(3)藥劑。幼蟲低齡期及時噴蘇云金桿菌1 000倍液,或25%滅脲3號懸浮劑 2 0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3 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油3 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4 000~50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