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Cherry caterpillar異名舟形毛蟲、蘋果天社蛾、黑紋天社蛾等 蘋掌舟蛾學名:Phalera flavescens(Bremer et Grey),屬鱗翅目,舟蛾科。為害蘋果、梨、桃、杏、李、山楂、櫻桃、枇杷、梅等。國內分布北起黑龍江、內蒙古,南至臺灣及廣東、廣西、云南(昆明),東近邊境線,西向自陜西、甘肅(臨洮)折入四川、云南,并再西延,采于西藏的林芝。淮河以北局部地區,密度較大。國外分布于朝鮮、日本、前蘇聯。 [為害癥狀]舟形毛蟲自卵塊孵出群集葉背不食不動,早晚、夜間或陰天常群集葉面,將葉片食成半透明紗網狀;稍大的幼蟲食片,僅殘留葉脈和葉柄,2齡后分散轉葉為害暴食期,可將整個葉片連同葉柄食光。 [發生規律]一年發生1代。以蛹在樹冠下的土中越冬,翌年7月上旬開始羽化。寄生性天敵有日本追寄蠅和家蠶追寄蠅。 [形態](1)成蟲體長22~25mm,翅展49~52mm,頭胸部淡黃白色,腹背雄蟲殘黃褐色,雌蛾土黃色,末端均淡黃色,復眼黑色球形。觸角黃褐色,絲狀,雌觸角背面白色,雄各節兩側均有微黃色茸毛。前翅銀白色,在近基部生1長圓形斑,外緣有6個橢圓形斑,橫列成帶狀,各斑內端灰黑色,外端茶褐色,中間有黃色弧線隔開;翅中部有淡黃色波浪狀線4條;頂角上具兩個不明顯的小黑點。后翅淺黃白色,近外緣處生1褐色橫帶,有些雌蟲消失或不明顯。(2)卵。球形,直徑約1mm,初淡綠后變灰色。 (3)幼蟲。共5齡,末齡幼蟲體長55mm左右,被灰黃長毛。頭、前胸盾、臀板均黑色。胴部紫黑色,背線和氣門線及胸足黑色,亞背線與氣門上、下線紫紅色。體側氣門線上下生有多個淡黃色的長毛簇。 (4)蛹。體長20~23mm,暗紅褐色至黑紫色。中胸背板后緣具9個缺刻,腹部末節背板光滑,前緣具7個缺刻,腹末有臀棘6根,中間2根較大,外側2個常消失。 [習性](1)成蟲:成蟲白天隱蔽在樹葉叢中,或雜草堆中,傍晚至夜間活動,趨光性強。(2)幼蟲:初孵幼蟲多群聚葉背,不吃不動,早晚和夜間,或陰天群集葉面,頭向葉緣排列成行,由葉緣向內啃食。低齡幼蟲遇驚擾,或震動時,成群吐絲下垂。3齡后逐漸分散取食,或轉移為害,白天多棲息在葉柄,或枝條上,頭尾翹起,狀似小舟,故稱舟形毛蟲。 [防治](1)農業防治:蘋掌舟蛾越冬的蛹較為集中,春季結合果園耕作,刨樹盤將蛹翻出,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幼蟲尚未分散之前,巡回檢查,及時剪除群居幼蟲的枝和葉,幼蟲擴散后,利用其受驚吐絲下垂的習性,振動有蟲樹枝,收集消滅落地幼蟲。(2)生物防治:發生量大的果園,在幼蟲分散為害之前噴青蟲菌懸浮液1 000~1 500倍液,或防治效果可達94%~100%,使用25%滅幼脲3號、蘇脲脈1號懸浮劑1 000~2 000倍液,或防治效果達86.1%~93.3%,但作用效果緩慢,到蛻皮時才表現出較高的死亡率。(3)藥劑防治:一般情況下,對蘋掌舟蛾不需單獨噴藥,可結合防治桃蛀果蛾時兼治。40.7%毒死蜱乳油2 000~3 000倍液對蘋掌舟蛾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