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Apple branch borer異名蘋果金蛀甲、串皮蟲、扁頭哈蟲、旋皮蟲 蘋果小吉丁Agrilus mall Matsumura鞘翅目,吉丁甲科。為害蘋果、沙果、海棠、櫻桃、李、桃、柳等。為害華北、西北地區的主要果蟲之一,曾被列為危險病蟲。北起黑龍江、內蒙古,南限大致在長江附近,淮河以北比較常見;又據廣西資料,該區的陸川、貴縣、桂平亦有發生,此點存查。東面濱海,西向由陜西、寧夏到達甘肅、青海,偏南止于湖北。國外分布子朝鮮,亦為當地的主要果樹害蟲。 [為害癥狀]幼蟲在枝干皮層內串食蛀害,受害部干裂枯死,表皮黑褐色,凹陷,溢出琥珀色膠滴。為害嚴重時,全株枯死;大樹則遍體鱗傷,大量枝條死亡,樹勢衰弱。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內蒙古、黑龍江、山西雁北3年發生2代,遼寧、河北、陜西、甘肅一年發生1代。(2)越冬及初次蟲源:以幼蟲在寄生主枝干、枝條皮層內越冬,個別以蛹越冬。(3)發生時期:3月下旬開始活動。4~5月是為害盛期,6月上旬以后陸續蛀入木質部。老熟的幼蟲作一船形蛹室化蛹,蛹期15天。此時被害的2~3年生枝條大量枯死。6月下旬出現成蟲,7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發生盛期8月份是幼蟲孵化盛期,孵出的幼蟲鉆入表皮下為害,約于11月上中旬進入越冬。 [形態](1)成蟲:成蟲體長5.5~10mm,全身紫銅色,有金屬光澤。頭部扁平,復眼腎形,觸角鋸齒狀,11節。前胸背板橫長方形,略寬于頭部,與鞘翅等寬。前胸背板中央有一突起伸向后方,與中胸嵌合。腹部腹面第1、2節愈合,分為5節,腹部背面6節,藍色發亮。(2)卵:橢圓形,長1mm,寬0.3mm。初產時為乳白色,漸變成黃褐色。(3)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5~22mm,體扁平,念珠狀,淡黃白色,無足。頭小呈褐色,大部縮入前胸內。前胸寬大,背、腹面中央各有一縱溝,后胸窄小。腹部10節,逐次增寬,第7腹節最寬呈梯形,末節有1對鋸齒狀褐色尾剌,腹部的氣門呈“C”形。(4)蛹:蛹長6~10mm,寬2mm,裸蛹,初化蛹時呈乳白色,接近羽化時為黑褐色。 [習性]成蟲白天喜歡在向陽面活動,在枝干粗皮裂縫里和芽的兩側產卵。成蟲有假死習性。 [防治](1)農業防治:①對苗木、接穗要加強檢疫工作,嚴防傳播蔓延。成蟲發生前,及時剪除蟲枝并燒毀。(2)藥劑防治:春季越冬開始活動時,在枝條被害處涂抹敵敵畏5倍液,徹底殺滅幼蟲,成蟲發生期噴80%敵敵畏乳劑1 500~2 000倍液,對成蟲、卵、初孵化幼蟲都有良好效果。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