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Water-melon gummy stem blight 蔓枯病是西瓜的一種重要病害。各地均有發生。發病株率一般為15%~25%,嚴重時高達60%~80%。病害流行時可使瓜田出現大量死藤,減產30%以上,嚴重影響西瓜的產量和品質。 [為害癥狀]西瓜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引起葉片、蔓枯死和果實腐爛。(1)幼苗。子葉受害初呈水漬狀小點,漸擴大為黃褐色或青灰色圓形或不規則形斑,不久擴展至整個子葉,引起子葉枯死。莖部受害,初現水漬狀小斑,后迅速向上、下擴展,并可環繞幼莖,引起幼苗枯萎死亡。(2)成株。發病多見于莖蔓基部分支處,病斑初為水漬狀,表皮淡黃色,后變灰色到深灰色,其上密生小黑粒點,隨病勢發展病部漸溢出琥珀色膠狀物,干后為赤褐色小硬塊,表皮縱裂脫落。潮濕時表皮腐爛,露出維管束,呈麻絲狀。莖節部也易受害,產生黃白色病斑,潮濕時軟化、變黑,后密生小黑粒點,流出膠狀物質。葉柄發病產生褐色不規則病斑,表面粗糙,有小黑粒點,下雨后病部腐爛,易折斷。葉部發病多從葉緣開始,產生“V”字形或半圓形黃褐色到深褐色大病斑,多具或明或隱的輪紋,后期產生小黑粒點,病斑易干枯破碎。西瓜果實上發病,初呈油漬狀小斑點,后變暗褐色圓形大凹陷斑,表面干裂,內部木栓化,常呈星裂狀,后期病斑上密生小黑粒點。卷須受害后迅速失水變褐枯死。 [病原]病原為瓜類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 (Pass.)Chiu et Walker,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世代為西瓜殼二孢Ascochyta citrullina Smith,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聚生,球形,直徑68.25~156μm,淡褐色;器孢子圓柱形,無色,正直,初為單胞,后生一隔膜,大小(6.13~17.15)μm×(2.94~4.9)μm。發育適溫20~24℃。 [侵染]病原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座隨植物病殘組織在地表、土壤及附著在架材上越冬。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借風、雨和澆水傳播蔓延,可直接侵染或從傷口侵入。 [發生規律](1)氣候因素。發生為害程度與溫度、濕度和栽培管理技術關系密切。在10~34℃范圍內,病原的潛育期隨溫度升高而縮短,空氣相對濕度超過80%以上易發病。多雨的年份發病快流行迅速,發病后7~10天可以毀園,造成慘重損失。(2)栽培因素。瓜類連作,地勢低洼,雨后積水,缺肥和生長較弱,西瓜發病重,病情發展快。溫室和大棚栽培,過度密植,通風不良,濕度過高易發病。 [防治](1)種子消毒。36%三唑酮?多懸浮劑100倍液浸種30分鐘,晾干后直播。或用種子重量的0.5%的37%可濕性粉劑抗菌靈拌種。(2)農業防治。最好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3輪作,并選擇排水良好的高燥地種植。同時選用抗耐病品種。施足基肥,基肥以餅肥,優質復合肥為主,平衡配方施肥,勿偏施氮肥。雨季到來之前開好“三溝”以利排水降濕。結瓜期適當追肥,防止脫肥早衰。植株發病后及時摘除病葉,收獲后徹底清理瓜園病殘株及其地邊雜草,集中深埋或燒毀。(3)化學防治。移栽前3~5天用三唑銅?多懸浮劑 500倍液噴霧,帶藥移栽。苗期四葉齡前用10%世高顆粒劑 1200倍液,或75%敵克松可溶性粉劑1 000倍液灌根。發病初期噴36%三唑酮?多懸浮劑 500倍液,或20%丙硫多菌靈2 000倍液,或每公頃用10%世高顆粒劑 750~1200g,或57.6%冠菌清可濕性粉劑 1600倍液,隔5~7天噴1次,輕發病田1次即可,重病田2~3次。對于發病較重的植株,可用70%托布津50倍液、或10%世高顆粒劑 300倍液、25%使百克150倍液,用毛筆涂抹病莖、病株的病斑。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