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Watermelon Rhizoctonia rot
[為害癥狀]苗期子葉凋萎,莖部生有黃褐色水漬狀凹陷斑,有的擴展至環莖一周,呈縊縮狀,病株矮小,座果少。
[病原]病原為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絲核菌可分十多個菌絲融合群,其中AG-4融合群是引起西瓜立枯病的病原。該菌群是一種不產孢的絲狀真菌,其菌絲形態與一些子囊菌、擔子菌非常接近,該菌有菌絲融合現象。菌絲在融合前常相互誘引,形成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及接觸融合3種融合狀態。立枯絲核菌分為3大群,一群是多核的立枯絲核菌,具3個或以上的細胞核,菌絲較大型,直徑約6~10μm。在土壤中形成薄層蠟質狀或白粉色網狀至網膜狀子實層,產生的擔子桶形至亞圓筒形,比支撐擔子的菌絲略寬一些,擔子具3~5個小梗,其上著生擔孢子;擔孢子橢圓形至寬棒狀,基部較寬,大小(7.5~12)μm×(4.5~5.5)μm,擔孢子能重復萌發,在擔子上形成2次擔子。立枯絲核菌是由單一菌絲尖端的分枝密集而形成或是由尖端緊密地和菌絲密集而形成菌絲結。菌絲融合群不同,在形態、病理、生理和生態方面也不完全相同。至于各合群的致病特異性及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還需進一步明確。
[侵染]病原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種植甜瓜后,甜瓜果實與土壤接觸,遇有澆水或降雨,即可引起發病。
[發生規律]久旱后突然遇雨,植株特別容易發病。
[防治](1)農業防治: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選用抗病品種。加強苗床管理,科學放風,防止苗床或育苗盤高溫高濕條件出現。(2)化學防治:①用種子重量0.2%的40%拌種雙拌種。②用40%拌種雙粉劑,苗床施藥8g/m?。立枯病單發區,單用拌種靈防效不高,須混入等量福美雙方可奏效。③在發病初期噴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5%井岡霉素水劑1500倍液,或10%惡霉靈水懸劑300倍液,或15%惡霉靈水劑450倍液,或2.2%霜霉威水劑800倍液加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