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Water-melon bacterial angular spot [為害癥狀](1)子葉。初呈水浸狀近圓形凹陷斑,后干枯。(2)葉片。初呈鮮綠色水浸狀病斑,漸變為淡褐色,背面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黃褐色斑,潮濕時病斑上溢出白色菌膿,干枯時病斑脆裂穿孔。(3)莖、葉柄、果實。初為水浸狀圓斑,后為灰白色,也有白色菌膿,莖、果實形成潰瘍和裂紋,果實病斑可擴展到內部,使種子帶菌。 [病原]病原為丁香假單胞桿菌黃瓜角斑病致病型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 (Smith et Bryan)Young,Dye & Wilkie。(1)形態。短桿狀,革蘭氏染色陰性,頂端有1~5根鞭毛,有莢膜,無芽孢。(2)特性。生長適溫24~28℃。(3)寄主。這種病原可以侵染黃瓜、葫蘆、西葫蘆、絲瓜、甜瓜、西瓜等。 [侵染](1)越冬與初侵染源。病原在種子內或隨病殘體存留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第2年初侵染源。病原從氣孔、水孔及自然傷口侵入。(2)傳播特點。病原侵染黃瓜后,在適宜條件下發病并產生菌膿。菌膿隨雨水、灌溉水及大棚膜水珠下落、結露和葉緣吐水滴落,飛濺蔓延,進行多次重復再侵染。 [發生規律適宜發病溫度為24~28℃,大棚高濕有利于發病。晝夜溫差大,結露重且持續時間長,發病重。低洼地、重茬地發病也重。 [防治](1)種子消毒。用70℃恒溫干熱滅菌72小時。或50℃溫水浸種20分鐘,撈出晾干后催芽播種。或用次氯酸鈣300倍液浸種30~60分鐘,沖洗干凈后催芽播種。(2)農業防治。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選用耐病品種。施足基肥,生長期及收獲后清除病葉,及時深埋。大棚內覆蓋地膜,有條件的使用滴灌,深溝高畦栽培,降低田間濕度,及時調節棚內溫濕度。澆水一定要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后及時放風排濕,陰雨天不澆水。(3)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 600~75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進行葉片噴霧,隔7天噴1次藥,共噴4~6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