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 [為害癥狀]西瓜生產中易出現缺鉀、缺鎂、缺錳、缺硼、缺鈣等缺素癥。(1)缺鉀:缺鉀時莖蔓細弱,葉色暗淡,無光澤,老葉葉緣變褐枯死,嚴重的擴展到心葉,呈淡綠色或焦枯。(2)缺鎂:缺鎂時老葉易顯癥,主脈附近葉脈間先變黃。后逐漸擴展,致整葉變黃或現枯死斑。(3)缺錳:缺錳時嫩葉葉脈間變黃,主脈仍為綠色,嚴重的主脈或全葉變黃或出現變形果。(4)缺硼缺鈣:缺硼缺鈣時幼葉葉緣黃化,葉中間上拱,四周下卷,全葉呈降落傘狀,有的植株頂端部分莖蔓變褐枯死,生長停滯。 [發生規律](1)缺鉀:主要原因是砂性土或含鉀量低的土壤,施用有機肥料中鉀肥少或含鉀量供不應求;地溫低、日照不足、濕度過大妨礙鉀的吸收或施用氮肥過多,對吸收鉀產生拮抗作用;葉片含氧化鉀在3.5%以下時易發生缺鉀癥。(2)缺鎂:隨黃瓜坐瓜增多,植株需鎂量增加,但在黃瓜植株體內,鎂和鈣的再運輸能力較差,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引致缺鎂而發生葉枯病。研究表明葉枯癥的發生與植株內鎂的濃度密切相關。開花后采摘上位第16~18葉中的一張葉片進行鎂濃度測定,當葉片中鎂含量約在0.2%時,就會出現葉枯癥,當葉片中鎂濃度 [防治](1)防止缺鉀:西瓜對鉀肥吸收量是吸收氮肥的一半,采用配方施肥技術,確定施肥量時應予以注意。土壤中缺鉀時可用硫酸鉀,每公頃平均施入45~67.5kg,1次施入。應急時也可葉面噴灑0.2%~0.3%磷酸二氫鉀或1%草木灰浸出液。(2)防止缺鎂:生產上發生葉枯病的田塊,土壤診斷出缺鎂時,應施用足夠的有機肥料,注意土壤中鉀、鈣的含量,注意保持土壤的鹽基平衡,避免鉀、鈣施用過量,阻礙對鎂的吸收和利用。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經檢測當黃瓜葉片中鎂的濃度低于0.4%時,于葉背噴灑0.8%~1%硫酸鎂溶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連續噴施2~3次;發病重的地區嫁接砧木應選用云南黑子南瓜或南砧1號。(3)防止缺硼:如已知土壤缺硼,在施用有機肥中事先加入硼肥或采用配方施肥技術,適時灌水防止土壤干燥,不要過多施用石灰肥料,使土壤pH保持中性,應急時可噴0.12%~0.25%的硼砂或硼酸水溶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