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Muskmelon gummy stem blight異名甜瓜黑腐病 甜瓜蔓枯病是甜瓜的主要病害,分布廣泛,各地都有發生,露地、保護地都發病,病株率5%~8%,部分地區發生普遍,重病地塊病株達25%以上,顯著影響甜瓜生產。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莖蔓基部、莖節處以及葉柄。(1)莖蔓。病蔓開始在近節部呈淡黃色。油浸狀斑,稍凹陷,病斑橢圓形至梭形,病部龜裂,并分泌黃褐色膠狀物,干燥后呈紅褐色或黑色塊狀。生產后期病部逐漸干枯,凹陷,呈灰白色,表面散生黑色小點,即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2)葉片。葉片上病斑黑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其上有不明顯的同心綸紋,葉緣病斑上有小黑點,病葉干枯呈星狀破裂。(3)果實。果實上初期生水漬狀病斑,后期病斑中央變褐枯死,呈星狀開裂,引起瓜腐爛。 [病原]病原為瀉根亞隔孢殼Didymella bryoniae (Auersw.) Rehm.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褐色,埋生,大小95~137.5μm。分生孢子梗,無色,單孢,大小(7.5~15.5)μm×(2.5~4)μm。張艷苓對甜瓜蔓枯病菌的培養表明,PDA培養基病菌氣生菌絲邊緣稀疏,為灰白色,中間稠密,為灰黑色;基內菌絲灰黑色,呈放射狀,不形成黑色小點(分生孢子器)。在KC1+甜瓜莖葉煎汁瓊脂平皿和玉米粉瓊脂平板皿上,菌絲生長均很旺盛,菌落平坦、薄,氣生菌絲稀疏,由灰白色轉青灰色,基內菌絲為藍黑色,呈放射狀。(3)寄主。甜瓜、西葫蘆、西瓜、籽西瓜等葫蘆科植物。 [侵染](1)菌源。病原以分生孢子及子囊殼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2)侵染。第2年經風雨傳播,病原由莖蔓的節間,葉片和葉緣的水孔及傷口侵入。 [發生規律](1)環境因素。病原生長溫度5~35℃,適宜溫度20~30℃,當棚內相對濕度高于85%,溫度在18~25℃時適宜發病。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情況下,容易發生蔓枯病。在厚皮甜瓜開花至膨大期發生,可使植株早衰,嚴重影響瓜的品質和產量。(2)農業防治:陰天潮濕或整枝過遲造成傷口,往往引起蔓枯病流行。 [防治](1)種子消毒。可用52~55℃溫水浸種20~30分鐘后催芽播種。或用40%福爾馬林150倍液浸種30分鐘,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催芽播種。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浸種30~40分鐘。或用種子重量0.2%~0.3%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2)農業防治:合理輪作倒茬,有條件的地區實行2~3年與非瓜類作物輪作。深翻改土,培育壯苗。收獲后應徹底清理田園,集中焚燒。采取高畦寬壟栽培,合理密植與科學整枝,以利通風透光,并且要嚴格掌握晴天整枝,避免傷口侵染。最大限度地降低棚內空氣濕度,縮短莖葉表面結露時間。把握好科學澆水,做到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澆后加強通風換氣,減少棚內濕度,避免病害流行。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當增施磷肥和鉀肥,生長中后期注意適時追肥,避免脫肥。(3)藥劑防治:發病后要及時噴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6 0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或20%利克菌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40%氟奎唑乳油8 000倍液,隔8~10天噴1次,共噴2~3次。棚室栽培時可噴撒5%防黑霉粉塵劑,每公頃用藥15千克。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倍液涂抹莖蔓上的病斑。還可以發病初期在根頸部或全株噴灑24.9%待克利乳油3 000倍液,隔8~10天噴1次,連續2~3次。采收前4天停止用藥。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