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Threespotted plusia,Mentha semilooper異名黑點銀紋夜蛾、豆銀紋夜蛾、菜步曲 銀紋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 Staudinger鱗翅目夜蛾科。為害甘藍、花椰菜、白菜、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大豆、豌豆等作物,萵苣、茄子、胡蘿卜等蔬菜,以及及泡桐、油桐等。國內遍布于所有省、區,其中以黃淮長江流域受害較重。 [為害癥狀]幼蟲食葉,將菜葉吃成孔洞或缺刻,并排泄糞便污染菜株。1~2齡幼蟲有群集性,常數十頭隱居于葉背啃食葉肉,3齡后分散,為害加劇,常爬到植株上部,將葉片、嫩尖、花蕾、嫩莢全部吃光,有時鉆蛀到莢里為害籽粒,有假死性。 [發生規律](1)發生世代。東北、河北、山東每年發生2~5代,上海、杭州、合肥發生4代左右。閩北地區6~8代。(2)越冬。各地均以蛹在枯葉上、土表等處越冬。(3)發生時期。4~5月間出現幼蟲。(4)環境因素。種植方式,純作發生重,而間作和同穴發生輕。增施微肥發生輕。晚播發生重。鉀素多發生輕。磷素多發生輕。氮素多發生重。覆膜栽培有利于發生。(5)天敵。白僵菌、綠僵菌以及捕食性的瓢蟲、蜘蛛、蜻蜓、青蛙及稻苞蟲黑瘤姬蜂等。 [形態](1)成蟲。成蟲體長14~17mm,翅展32mm左右。體色灰褐色。前緣深褐色,其上有條銀色橫紋。翅中央有一“U”字形銀色紋和一近三角形銀色斑點,二紋靠近但不相連。后翅暗褐色,有金屬光澤。(2)卵。直徑0.4~0.5mm。初產乳白色,后為淡黃至紫色,從頂端向四周放射出隆起紋。(3)幼蟲。幼蟲頭胸小,尾節粗,體青綠色。老熟幼蟲體長30mm左右。第1、2對腹足退化消失,行走時體背拱曲。背面有白色細小的縱線6條。(4)蛹。體長18~20mm,紡錘形,第1~5腹節背面前緣灰褐色,腹部體端延伸為方形臀棘,上生鉤狀齒6根。蛹外被薄繭。 [習性](1)成蟲。成蟲白天可以活動,尤以午后活動最盛,趨光性不強,卵產于菜葉背面,3~6粒1堆。(2)幼蟲。初孵化幼蟲群集葉背取食葉肉剩下表皮,能吐絲下垂,3齡后分散為害,食量漸大。幼蟲有假死性。抗藥力弱。老熟幼蟲在葉上作白色薄繭化蛹。 [防治](1)農業防治。及時清除田間落葉,消滅蟲蛹。利用幼蟲的假死性,可搖動植物,使蟲掉在地下集中消滅。(2)生物防治。在幼蟲發育的1~2齡期,噴施蘇云金桿菌或B?t乳油,每克含活孢子量100億以上,加水800~1 000倍液防治,在氣溫20℃以上時防治效果良好。(3)物理防治。用黑光燈可大量殺死銀紋夜蛾成蟲,使蟲害率由下降。(4)化學防治。幼蟲3齡期以前噴藥防治。首選無公害農藥如25%滅幼脲3號懸浮劑 500~1 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 3 000~4 000倍液。也可選用10%吡蟲啉乳油 1 500倍液,或2.5%氟氯氰菊酯乳油 3 000~4 000倍液,或10%聯苯菊酯乳油 6 000~8 000倍液,或21%增效氰?馬乳油 3 000~4 000倍液,或40%菊馬乳油 2 000~3 000倍液。隔10~15天噴1次,連續1~2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