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Broad bean Fusarium wilt異名蠶豆萎蔫病 蠶豆枯萎病是蠶豆的一種重要的土傳病害。發生較嚴重,輕者減產10%~30%,重者達50%以上。 [為害癥狀]在開花期或接近開花期開始發病。植株各部位均可受害。(1)葉片。病葉初呈淡綠色,逐漸變為淺黃色,葉緣尤其是葉尖部分常變黑焦枯。葉片自下向上逐漸變黃枯萎,病葉常扭折、彎曲,干枯脫落。(2)莖基。病株莖基部上有黑褐色病斑,稍凹陷,潮濕時常產生粉紅色霉層,莖基部病斑逐漸向上發展,致使莖上部分嫩尖傾斜或下垂,最后整個植株枯死。(3)根系。側根和主根上均產生褐色至黑褐色條紋,逐漸發展,可導致主根變黑,皮層腐爛,主根呈干腐狀,須根全部壞死并消失。病株根系弱小,極易拔出。剖開病莖,可見維管束變黑。 [病原]病原為蠶豆尖鐮孢霉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 fabae Yu et Fang.屬半知菌亞門真菌。(1)形態。菌絲無色或淡色,在病株上或培養基上易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座。大型分生孢子無色,彎曲,鐮刀形,兩端狹窄,中部稍寬,頂端細胞長而尖銳,有腳胞,3~7隔,多數為5隔,大小(44~65)μm×(3.5~4.4)μm。小型分生孢子,卵圓形或長圓形,0~1隔,(9.3~14.8)μm×(3.2~3.4)μm,極少產生。(2)特性。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上菌絲絮狀,緋色。基質淺珊瑚紅色。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4~26℃,最高為35℃,最低為5~6℃,酸堿度范圍為pH4.5~8.9,最適為pH5.8~6.7。在偏酸性的培養基上菌絲生長旺盛。孢子萌發所需溫度與菌絲生長相近,在24~28℃時,48小時內萌發率可達100%,10℃時孢子萌發率低于30%,30℃以上時,孢子萌發率銳減。(3)寄主。病原除侵染蠶豆外,還可侵染菜豆和豌豆。 [侵染]病原主要以菌絲體在田間病殘體上越冬,病原在土壤中至少可存活3年,是次年初次侵染的主要來源。種子表面也可帶菌,種子內部不帶菌。播種帶菌的種子引起幼苗發病。病苗在植株生長期間主要以分生孢子通過流水、農具等傳播,從傷口侵入植株須根,再擴展到主根,在維管束組織的導管中生長發育,并向上蔓延。 [發生規律]土壤含水量低于65%時發病重。缺肥及酸性土壤發病重。 [防治](1)種子消毒。播種前種子用56℃溫水浸種5分鐘?;蛴梅N子重量0.25%的20%乳油三唑酮拌種;或用種子重量0.2%的75%可濕性粉劑百菌清拌種。(2)農業防治。實行3年以上輪作,水田實行2年以上輪作。選擇土壤含水量高于70%田塊種植。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