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Broad bean bacterial stem blight異名蠶豆細菌性疫病、蠶豆莖枯病 蠶豆莖疫病是蠶豆的一種重要病害,主要在南方發生,長江流域雨后常。發病率10%~20%,個別田塊達到30%。引起全株死亡,發病率幾乎等于損失率。 [為害癥狀]為害莖尖、花、葉和莖桿。蠶豆莖頂端生黑色短條斑或小斑塊,稍凹陷;逐漸向下蔓延,變黑萎蔫。葉片感病開始邊緣變成褐色,后整葉變成黑色枯死。初感染的植株先從葉柄、莖部向下或向上擴展延伸,莖桿受害出現長條形黑褐色病斑,溫度較高的晴天莖部變黑且發亮,花受害變黑枯死。高溫高濕條件下,葉片及莖部病斑迅速擴大變黑腐爛。 [病原]病原為蠶豆莖疫病假單胞菌Pseudomona sfabae (Yu)Burkholder.屬細菌。(1)形態。桿狀,大小(1.1~2.8)μm×(0.8~1.1)μm,單生或雙生,極生1~4根鞭毛,(2)特性。革蘭氏染色陰性。生長適溫35℃,最高38℃,最低4℃,52~53℃經10分鐘致死。(3)寄主。這種病原可以侵染蠶豆、菜豆、豌豆、大豆、扁豆等。 [發生規律]該病的發生和流行與蠶豆生育期以及生長季節中的雨日和雨量,土壤濕度,土壤肥力有密切關系。雨日長,利于發病。低溫多濕,植株受凍,加重發病。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種植粗放的田塊,發病重;土壤肥力差的田塊,易發病。增施K肥可大大減輕病害的發生。 [防治](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建立無病留種田,防止種子帶菌傳播。建好排灌系統,作高壟,雨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及時拔除中心病株,減少再侵染。(2)化學防治:初花期、初莢期各噴施1次菌毒清或農用鏈霉素,尤其是在大暴雨過后及時噴藥保護。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