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異名蘆筍枯萎病 立枯病是蘆筍的一種土傳性病害。是生產上的重要病害。 [為害癥狀]初僅見田間個別植株變黃后萎蔫,病情擴展后全株枯死。嫩莖染病擬葉和莖變褐或縱裂,病株地下莖和根部出現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爛,產生白色至粉紅色霉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實生苗染病根莖部的表皮上出現紅棕色病斑,維管束變褐,影響水分和碳水化合物的輸送,致地上部變黃矮化,甚至萎凋,落葉或枯死;幼筍染病細小或無法出土。 [病原]病原為尖孢鐮刀菌蘆筍專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asparagi Cohen ,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兩種。大型分生孢子新月形,具3~4個隔膜;小型分生孢子單胞,短圓柱形。 [侵染]病菌以厚垣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經傷口侵入,危害莖部和根系,發病后病斑上又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使病害擴展蔓延。 [發生規律]生產上土壤過濕易發病。 [防治](1)農業防治:育苗地不宜連作,實行3~4年輪作。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采用蘆筍專用肥,注意防止燒根或漚根。加強管理,及時清除雜草,雨后及時排水,降低土壤濕度,防止濕氣滯留。(2)化學防治:發病初期開始噴灑或澆灌藥劑。藥劑選取用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400~5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爾多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