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oriental armyworm,rice armyworm,rice earcutting caterpillar異名剃枝蟲、栗夜盜蟲、天馬、五彩蟲、麥蠶 粘蟲Mythimna separta (Walker),鱗翅目,夜蛾科。食性雜,可為害16科104種以上的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間歇性猖獗的雜食性害蟲,常間歇成災。分布于全國。 [為害癥狀]孵化后3齡前的幼蟲多集中在葉片上取食,可將玉米、高粱、谷子的幼苗葉片吃光,只剩下葉脈。 [發生規律]河北省粘蟲1年發達3代,以為害夏玉米最重,春玉米較輕。為害夏玉米,主要在麥收前后咬食幼苗,造成缺苗斷壟,甚至毀種,是夏玉米全苗的大敵,故應注意蟲情,并及時防治。防治粘蟲要做到捕蛾、采卵及殺滅幼蟲相結合。要抓住消滅成蟲在產卵之前,采卵在孵化之前,藥殺幼蟲在3齡之前等3個關鍵環節。 [形態]1.成蟲 成蟲體色呈淡黃色或淡灰褐色,體長17~20mm,翅展35~45mm,前翅中央近前緣有2個淡黃色圓斑,外側圓斑較大,其下方有1個小白點,白點兩側各有1個小黑點。由翅尖向斜后方由1條暗色條紋。雄蛾較小,體色較深,其尾端經擠壓后,可伸出1對鰓蓋形的抱握器,抱握器頂端具1長刺,這一特征是別于其他近似種的可靠特征。雌蛾腹部末端有1尖形的產卵器。2.卵 卵很小,初產時乳白色,表面有網狀脊紋,孵化前呈黃褐色至黑褐色。卵粒單層排列成行,但不整齊,常夾于葉鞘縫內,或枯葉卷內,在水稻和谷子葉片尖端上產卵時常卷成卵棒。3.幼蟲 幼蟲體長可達38mm,體色多變,發生量少時體色較淺,大發生時體色濃黑。頭部中央沿蛻裂線有一個“八”字形黑褐色紋。幼蟲體表有許多縱行條紋,背中線白色,邊緣有細黑線,背中線兩側有2條紅褐色縱條紋,近背面較寬,兩縱線間均有灰白色縱行細紋。腹面污黃色,腹足外側具有黑褐色斑。4.蛹 紅褐色,體長19~23mm,腹部第5、6、7節背面近前緣處有橫列的馬蹄形刻點,中央刻點大而密,兩側漸稀,尾端具有1粗大的刺,刺的兩旁各生有短而彎的細刺2對,雄蛹生殖孔在腹部第9節,雌蛹生殖孔位于第8節。 [習性]成蟲晝伏夜出,白天在枯葉叢、草垛、灌木林、茅棚等處隱藏。在夜間有2次明顯的活動高峰,第1次在傍晚8~9時左右,另1次則在黎明前。成蟲羽化后必須取食花蜜補充營養,在適宜溫、濕度條件下,才能正常發育產卵。主要的蜜源植物有桃、李、杏、蘋果、刺槐、油菜、大蔥、苜蓿等。成蟲翔力強,有遷飛的習性,對黑光燈和糖、醋、酒液有很強的趨性。成蟲產卵部位趨向于黃枯葉片。產卵時分泌黏液,使葉片卷成條狀,常將卵黏包住,以致不易看見。每個卵塊一般20~40粒,成條狀或重疊,多者達200~300粒。 [防治](1)田間誘蛾產卵并采卵 成蟲開始產卵時,在田間插谷草把、凋萎的玉米秸把或楊樹枝把,草把要高出作物。誘蛾產卵后銷毀。(2)藥劑防治 玉米地苗期百株有蟲20-30,生長中后期百株有蟲50-100個,即應用藥劑防治。噴粉防治:2.5%敵百蟲粉每公頃22.5~30公斤;5%馬拉松粉劑每公頃22.5~30公斤。 噴霧防治:2.5%溴氰菊酯乳油兌水500倍噴霧;20%速滅殺丁或殺滅菊酯兌水500倍噴霧; 50%甲胺磷兌水1500倍噴霧。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