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異名拉拉蛄、地拉蛄、土狗子、地狗子等 華北螻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屬直翅目,螻蛄科。國內分布廣泛,是重要的地下害蟲之一。為害麥、棉、大豆、花生、甘薯等多種旱地作物和林果苗木。 [為害癥狀]成蟲和若蟲均在土中活動,取食播下的種子、幼芽或將幼苗咬斷,受害的根部呈亂麻狀,螻蛄的活動將土表土竄成許多隧道,使苗根脫粒土壤失水而死,嚴重時造成缺苗斷壟。 [發生規律]華北螻蛄3年左右完成1代。以成、若蟲在土中越冬。 [形態]成蟲體長39~50mm,體黑褐色,前足為開掘足,腿節下緣呈“S”形彎曲,后足脛節內上方有刺1~2個或無。前翅短,后翅長,伸出腹部末端如尾狀。腹部近圓筒形。卵橢圓形,初產時長約1.6mm,寬約1.4mm,以后逐漸膨大,孵化前長2.4~3.0mm,寬1.5~1.7mm。初產時黃白色,后變黃褐色,孵化前呈深灰色。若蟲共13齡,初孵時體長3.6~4.0mm,乳白色,后體色逐漸加深,末齡若蟲體長36~40mm。 [習性]華北螻蛄3年左右完成1代。初孵若蟲留在卵室內,由成蟲哺育長大,經過40~60天蛻皮3~5次后才離開卵室外出覓食。其他習性與東方螻蛄相似。 [防治]在深秋或初冬翻耕土地,能殺滅部分害蟲;施用腐熟的廄肥。于螻蛄發生期間,根據螻蛄活動產生的新鮮隧道,在隧道的末端進行挖捕。利用螻蛄的趨光性,結合庭院的照明,可采用帶罩的節能燈,燈下放一直徑50~70cm的洗衣水盆,盆內水深10~15cm,發生期間進行誘殺,可有效降低螻蛄的蟲口密度。用拌藥的麥種播于菜田的行間或壟背的兩旁誘殺螻蛄,兼治蠐螬、金針蟲。方法是用50%辛硫磷乳油 3毫升加水25~30毫升拌1千克麥種,晾干后播種,1個月后將其鏟除。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