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Mushroom tan rot異名蘑菇濕泡病、蘑菇白腐病、蘑菇疣孢霉病 蘑菇褐腐病是一種世界性的蘑菇常見病害。該病一旦發生則很快蔓延,輕者可影響菇質,造成減產;重者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 [為害癥狀] 該病在菇蕾形成期最容易發病,只感染子實體,不感染菌絲體。發病初期在菇床上生出白色絨毛狀菌絲團,侵染蘑菇子實體形成類似馬勃狀的組織塊,初期白色,后逐漸變為黃褐色,滲出褐色液體。在子實體生長中后期被侵染,多在菇柄基部形成絨毛狀菌絲團,致蘑菇畸形,最后變軟腐爛,散發出惡臭氣味。 [病原]病原為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 Magn.。 [侵 染]病原生活在有機質豐富的土壤中,帶菌覆土是該病的主要初侵染源。菇床、廢料或培養料均可帶菌。發病后病菌主要通過噴水傳播引起再侵染,也可以通過氣流、工具和害蟲等傳播。 [發生規律] 病菌對環境適應性強,菌絲生長和孢子形成最適溫度為25℃,高溫高濕、通風不良有利于病害發生和迅速擴展。 [防治](1)農業防治:選用無病覆土。從無蘑菇廢料的地區取土,選用的覆土置于陽光下暴曬。培養料進行二次發酵,保持溫度50~52℃持續4~6天,殺滅培養料中的病菌孢子。發病初期停止噴水,改善菇房通風條件,降低菇房濕度,溫度應控制在15℃以下。及時清除病殘體及其他廢棄物,燒毀或深埋,減少再侵染。(2)藥劑防治:覆土消毒。病土應嚴格消毒,可用巴斯德滅菌法(60℃)處理1小時;或覆土上床前,每平方米覆土用36%福爾馬林1升加水10升噴灑,然后用塑料膜密封1~2天后使用;或用45%特克多懸浮劑800~1 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覆土。(2)藥劑防治:噴灑1%~2%的甲醛溶液,或50%多菌靈600~800倍液45%特克多懸浮劑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所用工具及物品需用4%福爾馬林溶液消毒滅菌。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