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Mushroom tan disease異名蘑菇干泡病、蘑菇干腐病、蘑菇輪枝霉病 蘑菇褐斑病為蘑菇的主要病害,嚴重發生時可導致絕收。 [為害癥狀] 蘑菇各生育期均可發生。菇蕾形成初期感病,生長發育受阻,形成一團未分化的白色組織塊,不能形成菌柄和菌蓋,后期菇體不腐爛,無褐色汁液滲出,也不散發惡臭味,別于褐腐病。菌蓋菌柄分化期染病,菌蓋朵形不完整,菌柄加粗變褐,外層組織干裂,病菇上可產生一層細細的灰色病菌菌絲,后病菇干燥變褐,不腐爛。子實體分化完全后感病,菌蓋頂部長出丘疹狀小凸起,或在菌蓋表面形成淺褐色近圓形病斑,后逐漸擴大并凹陷,空氣潮濕時長出灰白色霉狀物。病菇內部組織干燥,呈黃褐色皮革狀,具彈性。 [病原]病原包括幾種,常見的有菌生輪枝霉Verticillium fungicola (Preuss) Hassedr.、菌褶輪枝霉V.lamellicola (F.E.V.Sm) W.Gams和蘑菇輪枝霉V.psalliotae Tresch.。 [侵染]病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有機物內,經覆土或培養料等傳入菇房,引起初侵染。發病后產生分生孢子,靠害蟲、工具、水流等傳播擴散,進行再侵染。 [發生規律] 高溫高濕及通風不良有利于該病發生。 [防治](1)農業防治:保持菇房及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培養料采用2次發酵處理法,以殺滅培養料中的病菌。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防止害蟲帶菌傳播。發病后,停止噴水,加強菇房通風,及時清楚病殘體,深埋或燒毀。(2)藥劑防治:覆土消毒。參照蘑菇濕泡病防治時的消毒方法。有條件的地方也可采用70~75℃蒸氣消毒30分鐘。(2)藥劑防治:及時清楚病菇后,向病區噴藥。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福爾馬林。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