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Bean rust 銹病是菜豆的一種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發生普遍。發病猛,傳播快。發病率可達到100%,為害嚴重。 [為害癥狀]主要侵害葉片,嚴重時莖蔓、葉柄及豆莢均可發病。病初葉上生黃綠色或灰白色小斑點,隨后凸起,變成黃褐色小皰。擴大病斑后,表皮破裂,散出紅色粉末(夏孢子)。發病后期夏孢子堆轉變為黑色的冬孢子堆。發病葉片會變形早落。葉片正面和豆莢上產生黃色小斑點,小點四周會產生橙紅色斑點。 [病原]病原為疣頂單胞銹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 (Pers.)Ung.屬擔子菌亞門真菌。夏孢子橢圓形,淺黃色,單胞,表面有稀疏微刺,有1~3個芽孔,大小(20~30)μm×(17.5~22.5)μm。冬孢子長圓,褐色,單胞,表面光滑,大小(26.3~35.5)μm×(20~25.75)μm。 [侵染](1)越冬與初侵染源。寒冷地區病原以冬孢子隨病殘體越冬。溫暖地區可以夏孢子越冬。南方病原主要以夏孢子越季,成為本病的初侵染源,一年四季輾轉傳播蔓延。病原萌發后從植株的表皮和氣孔侵入。(2)傳播特點。田間主要通過氣流傳播,人畜、工具的接觸能傳播。 [發生規律](1)發病時期。華南地區在任何種植季節都能發生,其中以4~7月發生最重;華北地區7~8月份為發病盛期。北方該病主要發生在夏秋兩季,尤其是葉面結露及葉面上的水滴是銹菌孢子萌發和侵入的先決條件。(2)氣候因素。菜豆進入開花結莢期,氣溫20℃左右,高濕,晝夜溫差大及結露持續時間長,易流行。低洼地,排水不良,種植過密,通風不暢的地塊,發病重。 [防治](1)農業防治。或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實行高壟栽培,合理密植,清理田園病殘體并集中深埋或燒毀,調整播期避過重發病期。(2)化學防治:發病初期病斑未破裂前即應當進行防治,藥劑有選用50%萎銹靈800~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800~1 0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 400~500倍液,或50%硫懸浮劑 200~300倍液,或15%粉銹寧乳油 1 0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劑 150~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400倍液,或80%新萬生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40%氟硅唑(新星)乳油 8 000~10 000倍,每隔7~10天噴藥一次,連噴2~3次即可。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