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Bean anthracnose 炭疽病是菜豆的一種常見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影響菜豆的產量和質量,在運輸和貯藏期間可繼續為害。
[為害癥狀]幼苗期即開始發病,為害葉片、莖蔓及豆莢。(1)子葉。子葉受害后出現紅褐色近圓形病斑。(2)葉片。葉片發病從葉背開始,發病初期葉脈初呈紅褐色,之后漸成為黑褐色,并擴展為多角形網狀斑。(3)葉柄。葉柄發病呈褐銹色細條形斑,全葉萎蔫。(4)莖部。莖部發病形成條狀銹色斑,凹陷并龜裂,常使幼苗莖折斷。(5)豆莢。豆莢發病時產生褐色小點,漸擴大為長圓形病斑,中心凹陷黑褐色,邊緣為粉紅色,數個病斑能融合為大病斑;潮濕時病斑常產生粉紅色黏稠物。(6)種子。種子上的病斑為黑褐色或紅褐色及黃褐色,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確定,種子容易腐爛。
[病原]病原無性態菜豆炭疽病原Colletotrichum lindemuthianum (Sacc.et Magn.)Br.et Cav.屬半知菌亞門真菌。(1)形態。分生孢子盤黑色,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圓形或近圓形。盤上散生黑色刺狀剛毛。分生孢子梗密集,短小,單孢,無色。分生孢子圓形或卵圓形,單胞,無色,兩端較圓,孢子內含1~2個近透明的油滴。(2)特性。生長發育適溫21~23℃,最高30℃,最低6℃。(3)寄主。這種病原可以侵染菜豆、扁豆、豇豆、蠶豆、綠豆等。
[侵染]病原以潛伏在種子內和附在種子上的菌絲體越冬,也可在病殘體內越冬。帶菌種子播種后會引起幼苗發病,發病幼苗上產生的病原借助雨水、昆蟲等傳播到植株上,并從表皮侵入形成初侵染,病原經4~7天潛育后出現發病癥狀,病株上的病原可以形成再侵染。在大田中病原靠風雨、昆蟲傳播蔓延。
[發生規律](1)氣候因素。病原在溫度17℃左右,濕度近100%的條件下最易傳播。當溫度高于27℃,相對濕度低于92%時則很少發生。溫涼多雨季節發病重。(2)栽培因素。地勢低洼窩風,種植過密的田塊,容易發病。
[防治](1)種子消毒。播前用45℃溫水燙種10分鐘后,洗凈晾干再播種。或用種子重量0.4%的50%可濕性粉劑多菌靈,或0.4%的50%可濕性粉劑福美雙拌種。或用40%多?硫懸浮劑 600倍液,或60%多菌靈超微粉600倍液浸種30分鐘,洗凈晾干后播種。(2)農業防治。與十字花科、百合科、茄科、傘形花科蔬菜實行2~3年的輪作,或與非豆科糧食作物輪作2年。深翻土壤,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清溝瀝水,高畦栽培,防止大水漫灌。棚室栽培要加強通風,降低濕度。發病后要及時摘除病葉病莢。(3)化學防治。棚室栽培時對舊架材要用50%代森銨水劑 800倍液進行消毒。在花期或在發病初期噴生物農藥2%農抗120水劑 200倍液,隔5天噴1次,共噴3~4次。或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或30%綠葉丹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棚室栽培還可以發病初期于傍晚,每公頃噴施8%克炭靈粉劑15kg。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