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Bean Sclerotinia blight 菌核病是菜豆的一種普通病害。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發生在保護地或南方露地菜豆上。是老菜區和保護地菜豆的主要病害。 [為害癥狀]為害莖、葉片和豆莢。多始于近地面莖基部或第1分枝處,發病部位初呈水漬狀,后逐漸變為灰白色,皮層組織發干崩裂,呈纖維狀。葉片發病初期呈水浸狀,漸長生白色毛狀物,濕度大時在莖的病組織中腔生鼠糞狀黑色菌核,病部白色菌絲生長旺盛時也長黑色菌核。 [病原]病原為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屬子囊菌亞門真菌。(1)形態。菌核初為白色,老熟后變黑色鼠糞狀,由菌絲體扭集在一起形成。子囊盤淺褐色,盤狀或扁平狀。子囊盤柄的長度3~15mm,伸出土面為乳白色,漸展開呈杯狀。子囊盤成熟后子囊孢子呈煙霧狀彈射。子囊棍棒狀,無色,內生子囊孢子8個。子囊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大小(10~15)μm×(5~10)μm。(2)特性。菌絲生長及菌核形成最適溫度20℃,最高35℃。(3)寄主。這種病原可以侵染菜豆、十字花科、葫蘆科、茄果科,以及芹菜、萵苣等多種蔬菜。 [侵染]病原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殘體上或混在堆肥及種子中越冬。菌核在潮濕土壤中菌核只存活1年,土壤長期積水時菌核只能存活1個月,而在干燥土壤中能存活3年多以上。越冬菌核在適宜條件下萌發,菌核萌發時先產生小突起,約經5天伸出土面形成子囊盤,開盤經4~7天放射孢子,隨風傳播。病株上的菌絲具較強的侵染力,成為再侵染源擴大傳播。發病在開花后發生,病原先在衰老的花上取得營養后才能侵染健部。 [發生規律]較冷涼潮濕條件下發生,適宜溫度5~20℃,最適溫度為15℃。菌核萌發要求高濕及冷涼的條件,萌發后形成的子囊需要有連續10天的水分供應,才能正常長生。 [防治](1)種子消毒。當種子中混有菌核及病殘體時,在播種前用10%鹽水浸種,洗去菌核和病殘體后,再用清水沖洗播種。(2)農業防治。有條件的地方可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最好是水旱輪作。收獲后深耕,把菌核埋在土表3cm以下的土層中,能遏制菌核的萌發。在子囊盤出土盛期中耕,后灌水覆地膜閉棚升溫,利用高溫殺死部分菌核。勤松土、除草,摘除老葉及病殘體。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棚室栽培要控制好濕度,通過控濕、保溫、通風等生態防治措施,達到防病目的。在子囊盤出土盛期中耕,后灌水覆地膜閉棚升溫,利用高溫殺死部分菌核。(3)化學防治。播種前3周,用40%福爾馬林25~30ml/m?,加水2~4L處理土壤,用塑料膜覆蓋4~5天后晾2周后再播種。開花后噴施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 1 000~1 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 1 500~2 000倍液,隔10~15天噴1次,連續3~4次。重點噴淋花器和老葉。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