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Co可濕性粉劑ea sooty blotch異名豇豆葉霉病 豇豆煤霉病各地均有發生。發病嚴重時葉片干枯、早落,常造成較大的損失。春季大棚發生和為害嚴重。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藤蔓、葉柄及豆莢從下向上發展。病斑初起為不明顯的近圓形黃綠色斑,繼而黃綠斑中出現由少到多、葉兩面生的紫褐色或紫紅色小點,后擴大為直徑0.5~2cm的近圓形或受較大葉脈限制而呈不整形的紫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邊緣不明顯。在變黃的葉上,病斑周圍仍可保持綠色。濕度大時病斑表面生暗灰色或灰黑色煤煙狀霉,尤以葉背密集。病斑可相互聯合形成不定形較大斑塊。病害嚴重時,病葉曲屈、干枯早落,僅存梢部幼嫩葉片。 [病原]病原為豆類煤污尾孢菌Cercospora vignae F.et E和菜豆尾孢 C.cruenta Sacc.,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1)形態。分生孢子梗從氣孔伸出,叢生,褐色,絲狀,有隔膜1~4個,大小(15~52)μm×(2.5~6.2)μm。分生孢子淡褐色,上端細,下端大,有隔膜3~17個,大小(27~127)μm×(2.5~6.2)μm。(2)特性。發育溫限7~35℃,最適30℃。最高35℃,最低7℃。(3)寄主。這種病原可以侵染豇豆、菜豆、蠶豆、豌豆、大豆等豆科作物。 [侵染]病原以菌絲塊附在病殘體上于田間越冬。病原通過氣流傳播,成為初次侵染來源。侵染病株以后,又在病斑上下不斷產生病原在田間進行重復侵染。 [發生規律](1)發病時期。春季大棚豇豆煤霉病在4月中旬開始發病,6月上、中旬至7月上、中旬為發病高峰期。(2)氣候因素。高溫、高濕有利于發病。(3)栽培因素。連作地發病重。春播豇豆比晚播豇豆發病重,其中尤以春季播種較晚的豇豆發病重。 [防治] 農業防治:加強田間管理,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適時早播,合理澆水,雨后及時排水,及時去掉老病葉,收獲后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并進行深翻土壤。 藥劑防治:發病后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5%多菌靈400倍液,或5%粉銹寧500~1000倍液噴霧,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施;每隔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