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Young soya bean anthracnose 炭疽病是毛豆的重要病害,發生普遍。發病率10%~20%,對毛豆的產量和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嚴重時病株率可達30%以上,對產量和質量有明顯的影響。各地均有分布。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莖桿和豆莢。(1)莖桿:病初病斑褐色,密布不規則排列的黑色小點。(2)豆莢:病斑上有小黑點呈輪紋狀排列,病莢不能正常發育。(3)子葉:發病時出現黑褐色病斑,邊緣顏色略淺,病斑擴展后常出現開裂或凹陷。(4)葉片:發病邊緣為深褐色,內部為淺褐色。(5)葉柄:病斑為褐色。 [病原]病原為大豆炭疽刺盤孢 Colletotrichum glycines Hori和毀滅性刺盤孢 C.destructivum O’Gara,屬子囊菌亞門真菌。(1)形態。子囊殼球形,聚生,直徑180~340μm。子囊長圓形,大小(30~106)μm×(7~13.5)μm。子囊孢子無色,單胞,周生黑色剛毛。分生孢子梗無色。分生孢子鐮刀形,無色,單胞,大小(16~25)μm×(3.7~4.5)μm。(2)特性。發育適溫為25~28℃,高于34℃或低于14℃均不能發育。分生孢子萌發適溫20~29℃,最適pH7~9。 [侵染]病原在種子和病殘體上越冬,第2年播種后即可發病。病菌生長適溫為25℃,最高35℃,最低5℃。 [發生規律]苗期低溫或土壤過分干燥,大豆發芽出土時間延遲,容易造成幼苗發病。成株期溫暖潮濕利于發病。 [防治](1)農業防治: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5%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拌種,拌后悶幾小時。(2)農業防治: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深翻土地。實行3年以上輪作。(3)藥劑防治:開花后噴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