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 介 英文名Soybean zonate spot 輪紋病是毛豆的一種主要病害。分布廣泛,發生十分普遍,常造成早期落葉,結莢較少或不結莢。 [為害癥狀]從毛豆幼苗期到結莢后都可發病,主要為害葉片。(1)子葉。病斑初為褐色小斑點,擴大后呈圓形、近圓形,褐色或黃褐色,并有明顯同心輪紋,后期輪紋上生有許多小黑點,即病原分生孢子器。(2)葉片。病斑初為褐色小點,散生,擴大后呈圓形或近圓形,中央褐色,周緣暗褐色,有同心輪紋,其上散生的黑色小點即病原的分生孢子器。病斑較薄,易破裂而穿孔。(3)葉柄。引起嚴重的早期落葉。(4)莖部。病斑多發生在分枝處,近梭形,初為灰褐色,擴大干燥后變為灰白色,邊緣不明顯,病部密生很多小黑點。(5)莢。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初為褐色,干燥后變為灰白色或灰黑色,病莢上密生小黑點,不規則或輪狀排列,與炭疽病相似。莢柄被害時,莢內空癟不結實,早期干枯,重病莢常為畸形。輕病莢可結粒,但豆粒瘦小;重病莢不能結粒,或雖結粒,豆粒一半或大部分變灰褐色皺縮干癟,無光澤,粒重極輕,無發芽力。病斑特征是灰褐色,有同心輪紋與小黑點。 [病原]病原為大豆殼二孢Ascochyta glycines Miura.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初生在葉表皮組織中,后突破表皮外露,散生或聚生,器壁膜質,褐色,大小102~144μm。分生孢子。圓柱形,無色,多數正直,兩端鈍圓,有1個隔膜,隔膜處無或稍縊縮,大小(6~13)μm×(2~4)μm。 [侵染]病原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殘體上越冬,成為第2年的初侵染菌源,后借風雨進行傳播為害。 [發生規律]東北6月份發病,常造成植株底部葉片穿孔或早期落葉,7月以后病勢趨緩。毛豆開花后為害莢柄和豆莢。 [防治]選用較抗病的品種,播種前行種子消毒。秋收后及時清除病株殘體,并秋翻土地消來菌源。發病初期噴殺菌劑進行防治。發病初期及發病田在結莢前后,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每公頃用藥液量750~900升。病情較重時,每隔10~15天噴1次,注意農藥輪換使用。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