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Vegetable marrow Sclerotinia fruit rot [為害癥狀]果實發病殘花部先呈水浸狀腐爛,果實軟化,后長出。白色菌絲,菌絲散生鼠糞狀黑色菌核。莖蔓發病初呈水浸狀,病部變褐,后也長出白色菌絲和黑色菌核,病部以上葉、莖蔓枯死。 [病原]病原為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屬子囊菌亞門真菌。(1)形態:①菌核初為白色,老熟后變黑色鼠糞狀,由菌絲體扭集在一起形成。②子囊盤淺褐色,盤狀或扁平狀。子囊盤柄的長度3~15mm,伸出土面為乳白色,漸展開呈杯狀。子囊盤成熟后子囊孢子呈煙霧狀彈射。③子囊棍棒狀,無色,內生子囊孢子8個。④子囊孢子單胞,無色,橢圓形,大小(10~15)μm×(5~10)μm。(2)特性:0~35℃菌絲能生長,菌絲生長及菌核形成最適溫度20℃,最高35℃,50℃經5分鐘致死。 [侵染]病原以菌核落在土中,或混雜在種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種子中的菌核,隨播種帶病種子進入田間,遺留在土中的菌核遇有適宜溫濕度條件即萌發產出子囊盤,放散出子囊孢子,隨氣流傳播蔓延,侵染衰老花瓣或葉片,長出白色菌絲,開始為害柱頭或幼瓜。 [發生規律](1)環境因素:病菌對水分要求較高,低溫、濕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發病和流行。(2)栽培因素:連作田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凍害條件下發病重。在田間帶菌雄花落在健葉或莖上經菌絲接觸,易引起發病。 [防治](1)農業防治:①最好實行是水旱輪作,病田在夏季灌水浸泡半個月。②收獲后及時深翻。③棚室上午以悶棚提溫為主,下午及時放風排濕,發病后適當提高夜溫以減少結露,早春日均溫控制在31℃高溫,相對濕度低于65%可減少發病。④防止澆水過量,土壤濕度大時,適當延長澆水間隔期。⑤采取高畦覆膜栽培技術,實行膜下灌水。⑥在果實膨大前,及時摘除病葉、病花、病果及老葉黃葉,并且帶出田外,集中處理。(2)物理防治:種子用50℃溫水浸種10分鐘。(3)藥劑防治:棚室栽培出現子囊盤時,用10%腐霉利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 3.75kg/hm?熏1夜,隔8~10天左右熏1次。或噴撒5%百菌清粉劑 15kg/hm?,③開花盛期和發病始期,利用晴好天氣,及時噴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或噴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隔7~8天噴藥噴1次,連續噴2~3次。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