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Cotton white fly 煙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屬同翅目粉虱科。廣東、廣西、云南、四川等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近年來轉基因抗蟲棉田中后期經常發生的蟲害,為害逐年加重,平均減產10%~20%,部分地區達50%以上甚至絕收。為害棉花、煙草、番薯、木薯,茄科、十字花科、葫蘆科、豆科、錦葵科等74科500余種。 [為害癥狀]成蟲、若蟲聚集在葉背面,刺吸葉片汁液,蟲口密度大時,葉正面出現成片黃斑,大量消耗植株養分,導致植株衰弱,嚴重時甚至可使植株死亡。成蟲或若蟲還大量分泌蜜露,招致灰塵污染棉葉,還可誘發煤污病。蜜露多時可使葉污染變黑,影響光合作用。此外,煙粉虱還可傳播30多種病毒,引起70多種植物病害。 [發生規律](1)世代。年生11~15代,繁殖速度快,世代重疊。(2)越冬。在我國南方可常年為害,不需要越冬。在江蘇不能露地越冬,但可在雙膜覆蓋的大棚或日光溫室內越冬,并能保持較高的種群密度,是次年棉田煙粉虱的主要來源。(3)干旱少雨、日照充足的年份發生早,發生嚴重,持續為害時間長。暴風雨能抑制其大發生,增加灌溉次數也可減輕棉株受害程度。 [形態](1)成蟲。體長約1mm,全體及翅有細微的白色蠟質粉狀物。復眼腎臟形,單眼2個,靠近復眼。觸角發達,7節。喙從頭部下方后面伸出。跗節2節,約等長,端部具2爪。翅2對,休息時呈屋脊形,翅脈簡單。(2)卵。長約0.2mm左右,彎月形,以短柄黏附并豎立在棉葉背面,初產時黃白色,近孵化時變黑色。(3)若蟲。共5齡,淡黃至灰黃色。1齡若蟲末端有2對明顯的剛毛,以前方的一對較長,僅1齡有能運動的足,2齡以后若蟲固定在葉片背面取食不動,扁卵形,似介殼蟲,分節模糊,有一狹窄蠟質邊緣。5齡停止取食,扁卵形,長約0.8mm,背面稍隆起,背中央具疣突2~5個,側背腹部具乳頭狀突起8個。 [習性]春季主要在雜草、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等寄主上取食,5月上旬部分遷入棉田繁殖為害。條件適合的年份可持續為害到10月中旬,幾乎每月出現一次種群高峰,每代15~40天。氣溫低于12℃停止發育,14.5℃開始產卵,氣溫2l~33℃,隨氣溫升高,產卵量增加,高于40℃成蟲死亡。成蟲產卵于棉株上、中部的葉片背面,每雌產卵120粒左右。成蟲喜在溫暖無風的天氣活動,有趨黃的習性。 [防治]煙粉虱寄主種類繁多,繁殖速度快,因此防治上應統一協調,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化學防治為保證,生物防治為輔,在防治策略上遵循治早、治少的原則,協調運用一切有效措施。(1)農業防治。控制越冬蟲源地。冬季在溫室內種植芹菜、韭菜等煙粉虱的非嗜好寄主作物,或種植一些較耐低溫的作物并適當降低溫室內溫度,可有效控制煙粉虱數量。在作物允許的耐受范圍內短時間大幅度降低溫室內溫度,也可以使煙粉虱種群密度迅速下降。合理進行作物布局,避免棉花與瓜菜等煙粉虱嗜好寄主作物大面積插花種植,也不要在棉田內套種或在田邊種植十字花科、葫蘆科蔬菜。適當增加灌溉次數。(2)物理防治。利用該蟲趨黃色的習性,在棉行內每15平方米插1個20cm×30cm的黃色板,抹上黃油,誘殺成蟲。(3)生物防治。用麗蚜小蜂防治煙粉虱,當每株有粉虱0.5~1頭時,每株放蜂3~5頭,10天放1次,連續放蜂3~4次,并配合使用撲虱靈可達到較好的控制效果。(4)藥劑防治。在煙粉虱零星發生時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1 500倍,或40%綠菜寶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25%鋤盡懸浮劑1 000~1 500倍液。隨著時間推移可輪換使用10%吡蟲啉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25%阿克泰顆粒劑2 500~3 000倍液,或20%康福多乳油1 000~1 500倍液,當若蟲蟲口密度大時,可用2.5%天王星乳油1 000倍,或40%綠洲一號乳油1 000倍噴霧防治,同時可兼殺成蟲。7天左右1次,連續2~3次。重點針對植株中下部且兼顧上部,要水量充足、仔細周到,以清晨6時前施藥為好。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