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介 英文名Pumpkin gummy stem blight 南瓜蔓枯病在溫室內發生普遍而嚴重。 [為害癥狀]主要為害莖蔓和葉片,果實也可受害。(1)葉片。葉片受害時,病斑多從葉緣開始向葉內擴展,形成圓形或“V”字形、黃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后期易潰爛。(2)莖蔓。起初莖基部出現水漬狀、長圓形斑點,灰褐色,邊緣褐色,有時溢出琥珀色的樹脂狀膠質物、嚴重時造成蔓枯。(3)果實。發病輕的形成近圓形灰白色斑,大小5~10mm,具褐色邊緣。發病重的開始時形成不規則褪綠或黃色圓斑,后變灰色至褐色或黑色,最后病原進入果皮引起干腐,一些腐生菌乘機侵入引致濕腐,為害整個果實。 [病原]病原為瓜類黑腐小球殼菌Mycosphaerellamelonis (Passerini)Chiu et Wqllker.,屬半知菌亞門真菌。適于菌絲生長和孢子萌發溫限為24~28℃,在此溫度范圍內孢子萌發率高,在8~24℃范圍內,孢子萌發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加。 [侵染]病原以分生孢子器、子囊殼隨病殘體或在種子上越冬。條件適宜時病原可穿透表皮直接侵入幼苗,對老的組織或果實多由傷口侵入,在南瓜果實上也可由氣孔侵入。 [發生規律]適于菌絲生長和孢子萌發溫限為24~28℃,在此溫度范圍內孢子萌發率高,高于28℃發芽率明顯下降,在8~24℃范圍內,孢子萌發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加,24℃產孢量最高,低于8℃、高于32℃均不產孢。在8~24℃范圍內,隨溫度升高,產孢量增加,高于24℃,產孢量明顯下降。pH6.2~8.4病菌生長最好,其中pH7.6最佳。 [防治](1)農業防治。實行2~3年輪作,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施足充分腐熟有機肥。(2)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全田用藥,隔3~4天后再防1次,以后視病情變化決定是否用藥。采果前7天停止用藥。藥劑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 500~600倍液,或40%新星乳油 9 000倍液,或56%靠山顆粒劑600~8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 700倍液,或36%甲基托布津懸浮劑 400~500倍液。保護地栽培時,每公頃噴5%黑霉粉塵劑 15kg。
更多問題,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